
喝醉
Hanson advises guests to accept the offerings politely—but not to gobble, or gulp—and for goodness sakes don't get drunk.
漢森建議賓客禮貌地進食,不要在招待會上狼吞虎咽,而且切記不要喝醉。
His only way of dealing with his problems was to go out and get drunk.
他解決煩心事的唯一辦法就是出去喝個爛醉。
His only vice is to get drunk on champagne after concluding a successful piece of business.
他惟一的不良習慣就是在成功做成一筆生意之後喝香槟酒至大醉。
Don't be rude or get drunk on a date.
約會時不要粗魯也不要喝醉。
Anybody? Well, what is, get drunk?
有人知道嗎?好的,get, drunk是什麼呢?
|be in drink/be in liquor/see the devil/be in wine/be bright in the eye;喝醉
"Get drunk"是英語中描述醉酒狀态的常用短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攝入酒精飲料導緻生理機能受抑制的狀态。從語言學角度分析,該短語由動詞"get"(進入某種狀态)和形容詞"drunk"(醉酒的)構成,強調從清醒到醉酒的狀态轉變過程。
醫學視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酒精與健康全球狀況報告》,醉酒狀态指血液酒精濃度(BAC)達到0.08%時出現的神經系統抑制現象,具體表現為運動協調能力下降、判斷力減弱和反應遲鈍。計算公式為: $$ BAC = frac{60 times 酒精克數}{體重(kg) times 性别系數} $$ (男性系數0.68,女性0.55)。
法律界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将醉酒駕駛标準定為BAC≥0.08%,超過此數值即構成"driving under influence"(DUI)違法行為。英國《2003年許可法》則規定公共場所醉酒可處£200罰款。
文化差異:劍橋詞典語料庫顯示,該短語在英美國家多用于非正式社交場景,如"let's get drunk tonight"(今晚喝個痛快)。但在伊斯蘭文化圈,因宗教禁酒令,相關表達使用頻率顯著降低。
語言學演變:牛津英語詞典考證顯示,該短語最早記錄于1382年《威克裡夫聖經》,原指"被液體浸透",17世紀開始專指醉酒狀态。現代英語中衍生出"drunk texting"(醉酒發信息)、"drunkorexia"(醉酒厭食症)等新詞。
“get drunk” 是一個英語短語,通常指“喝醉”或“處于醉酒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果需要更具體的場景分析或例句,可以進一步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