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ystomatidae是什麼意思,Ambystomatida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脊椎] 鈍口螈科
專業解析
Ambystomatidae(鈍口螈科)是兩栖綱有尾目下的一個科,其成員通常被稱為鈍口螈或美西螈。該科動物主要分布于北美地區,從阿拉斯加東南部一直延伸到墨西哥中部。
以下是關于Ambystomatidae的詳細解釋:
-
形态特征:
- 鈍口螈科動物體型中等,身體粗壯,頭部寬扁(“鈍口”即源于此特征)。
- 皮膚光滑或具有疣粒,體色多樣,常有深色斑點、條紋或網狀斑紋,部分種類(如虎紋鈍口螈 Ambystoma tigrinum)具有顯著的黃色或橄榄綠色斑紋。
- 四肢相對較短,指4趾5(前肢4指,後肢5趾)。
- 許多種類在幼體階段具有外鰓,是典型的水生幼體形态。部分種類會經曆變态,成為陸生成體,失去外鰓;而另一些種類則表現出幼态延續現象,即性成熟個體仍保留幼體形态(如具有外鰓),終生水生,墨西哥鈍口螈(美西螈,Ambystoma mexicanum)就是最著名的例子。
-
生活習性:
- 多數種類在繁殖季節會遷移到池塘、湖泊等靜水水體中産卵。
- 成體多為陸栖或半陸栖,栖息于林地、草原等潮濕環境中,常藏身于朽木、石塊或洞穴下。
- 幼體水生,以水生無脊椎動物、小魚等為食;成體則捕食昆蟲、蠕蟲、蝸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
-
生物學意義:
- 再生能力:鈍口螈科動物,尤其是墨西哥鈍口螈,以其強大的組織再生能力而聞名于世。它們能夠再生四肢、尾巴、部分心髒、脊髓甚至部分大腦,是再生醫學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
- 幼态延續:墨西哥鈍口螈是研究幼态延續(Neoteny)現象的經典案例。這種保持幼體特征而達到性成熟的狀态,為研究發育生物學和進化生物學提供了重要模型。
- 生态指示物種:作為對水質和環境變化敏感的物種,鈍口螈科動物常被用作環境監測的指示生物。
-
代表物種:
- 墨西哥鈍口螈:即著名的“美西螈”,因其獨特的外形(永久性幼體形态)和強大的再生能力而廣為人知,是重要的實驗室動物和寵物。
- 虎紋鈍口螈:分布廣泛,體色鮮豔(黃/橄榄綠底加黑色斑紋),是北美最常見的鈍口螈之一。
- 斑點鈍口螈:體色深藍或黑色,帶有明亮的黃色或橙色斑點。
- 傑斐遜鈍口螈:以其複雜的繁殖策略(涉及精子盜用和雌雄同體現象)而聞名。
權威參考資料:
- AmphibiaWeb: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維護的全球兩栖動物信息數據庫,提供物種描述、分布圖、保護狀态等詳細信息。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提供鈍口螈科各物種的全球保護狀況評估。
- Encyclopedia of Life:彙集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物種信息。
-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Taxonomy Database:提供權威的生物分類學信息。
網絡擴展資料
Ambystomatidae(鈍口螈科)是兩栖綱有尾目下的一個科,主要包含穴居蝾螈類生物。以下是關于該科的詳細解釋:
1. 分類與分布
- 分類地位:屬于有尾目(Caudata)中的鈍口螈亞目(Ambystomoidea)。
- 地理分布:廣泛分布于北美洲,從阿拉斯加延伸至墨西哥,部分種類為特有種。
2. 形态特征
- 體型差異較大,例如虎紋鈍口螈(Ambystoma tigrinum)體長可達40厘米,是最大的陸栖蝾螈之一;環紋鈍口螈(A. annulatum)體長通常為14-18厘米。
- 部分種類具有幼體性熟(neoteny)現象,如墨西哥鈍口螈(A. mexicanum)終生保持幼體形态并水生生活。
3. 生态習性
- 栖息環境:成體多穴居地下,繁殖期返回水域産卵。
- 繁殖特點:卵産在水中,平均單次産卵量約150枚(如環紋鈍口螈)。
- 適應性:高海拔地區的虎紋鈍口螈可能長期保持幼态,而低海拔個體較快完成變态。
4. 典型物種
- 墨西哥鈍口螈:俗稱“美西螈”,因再生能力聞名,僅分布于墨西哥霍奇米爾科湖。
- 虎紋鈍口螈:分布最廣的物種,體表具獨特虎斑紋。
該科生物在生态鍊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是捕食者(食昆蟲、小魚等),也是其他動物的獵物。其獨特的發育模式成為發育生物學研究模型。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