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礦物] 瀉利鹽
Epsomite(埃普石)是一種天然形成的含鎂硫酸鹽礦物,化學式為MgSO₄·7H₂O,屬于單斜晶系。它通常以白色、灰色或無色針狀晶體形式存在,易溶于水且味苦,暴露在幹燥環境中會逐漸脫水形成無水硫酸鎂(MgSO₄)。
名稱來源與發現曆史
該礦物因英國薩裡郡的埃普瑟姆(Epsom)地區得名。17世紀當地礦泉水中首次分離出這種化合物,其瀉藥特性使其被稱為“瀉鹽”(Epsom salt)。近代礦物學研究确認其為天然礦物,并命名為epsomite。
地質分布與形成條件
Epsomite常見于鹽湖蒸發岩層、火山噴氣孔或煤層氧化帶中。例如,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溫泉沉積物、智利阿塔卡馬鹽沼均發現過該礦物。其形成通常與富鎂流體的低溫蒸發或酸性環境下的化學反應有關。
工業與醫療應用
鑒别特征
可通過以下性質與相似礦物(如芒硝)區分:莫氏硬度2.0、密度1.68 g/cm³、遇潮濕空氣易潮解,火焰反應呈亮白色(鎂離子特征)。
epsomite 是一個礦物學術語,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epsomite 是一種水合硫酸鎂礦物,化學式為 $text{MgSO}_4·7text{H}_2text{O}$。它也被稱為“瀉利鹽”(英文名 Epsom salt)或“七水鎂礬”。該名稱源自英國埃普瑟姆(Epsom)地區,因最早在此地發現。
根據礦物成分差異,存在兩種變種:
在法語中,epsomite 的翻譯為“七水鎂礬”,而英語更常用“Epsom salt”。該詞發音為英式 /ˈepsəmaɪt/,美式 /ˈepsəmaɪt/。
honourphantomvociferouspaltrybeakedbutoxideChobecylindricalmonitoringplatformspredatorrabbisheepfoldswimsunsalableanalogue signalfiscal disciplineruntime errorshop ownerstray animalsstructured approachwith successannexitisbenzazideblepsopathiacycloniteexterritorialisophotkeratodermialicopersi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