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rchaism]
(2) 古代的词语
书中个别古语加了注释
(3) 已废弃或旧式的措词、习语
(4) [old saying]∶古话
古语说∶满招损,谦受益
(1).指古代流传下来的格言警句。《汉书·韩安国传》:“是以古之人君谋事必就祖,发政占古语,重作事也。”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古语有之:‘白头如新,倾盖若旧。’”《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真真‘十哑九聋’,古语不谬!”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谷贱伤农’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行标题。”
(2).古代语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宋 苏轼 《病中夜读朱博士诗》诗:“古语多妙寄,可识不可夸。”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经》:“世人好用古语而不详其文义,若此类者极多。”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 章太炎 ﹞曾说《山海经》上‘其州在尾上’的‘州’是女性生6*殖6*器。这古语至今还留存在 广东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古语汉语 快速查询。
古语的汉语词典释义及文化解析
一、基本定义
古语,又称“古话”或“古代汉语”,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固定词语、谚语或经典语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定义为“古代的语言文字,或指流传久远而有固定形式的语句”。例如《论语》《诗经》中的语句,均属典型古语。
二、分类与形式
三、语言演变特征
古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例如,古语中单音节词占主导(如“行”代指“走”),且保留入声等古音调(参考王力《古代汉语》研究)。
四、文化价值与传承
古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历史、哲学及伦理观念。如“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体现传统道德观;《诗经》中的“蒹葭苍苍”成为文学意象原型。其使用需结合语境,避免语义误解。
五、现代应用与考据
当代语言学者强调古语的规范性考释。例如“七月流火”原指天文现象,现代常被误用于形容炎热,需依据《尔雅》《说文解字》等工具书溯源。
“古语”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古代词语
指历史上使用、现代已不常见的词汇或表达方式。例如《汉书》中提到的“发政占古语”,即通过古代词汇来解读政策。
古话/格言
指代流传至今的谚语、警句或哲理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白头如新,倾盖若旧”等。
古语多具有凝练性和文化象征性,例如“醴”(甜酒)、“踬仆”(跌倒)等词汇在文言文中常见,现代汉语中则被更通俗的表达替代。
如需更多古语案例,可参考《汉书》《庄子》等文献来源。
宝月奔逸鞭蒲博夺唱吟稠叠醇温辞理祠室村服倒挂祷颂怛惋钓屠垌田东游西荡斗姥耳视目听沸郁奉命奋庸高流歌堂狗窦关山固体燃料河汉江淮贺悦货寳鹄盼今古金片羁人吉特巴九籥丹闿朗苛虐跨缝撩戟貌不惊人猛锐冥谪亩级拿囮头鸟吏鼈官平流层朴质蜣螂前夕亲累壤土闰察氉皮失志竖子田父之功伪谬文鼠香螺乡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