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敲瓦罐子。《庄子·至乐》:“ 庄子 妻死, 惠子 弔之, 庄子 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成玄英 疏:“盆,瓦缶也。 庄子 知生死之不二,达哀乐之为一,是以妻亡不哭,鼓盆而歌。”后用以指丧妻。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揣摩》:“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清 赵翼 《悼亡》诗:“已分今生不服縗,谁知暮景鼓盆悲。” 清 秋瑾 《精卫石》第一回:“今日鼓盆初歌,明日便新人如玉。”
鼓盆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典故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敲击瓦盆,常特指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妻子去世后击盆而歌的行为。这一行为体现了道家对生死的独特理解。以下从词典释义与典故背景详细说明:
“鼓”为动词,意为敲击、拍打;“盆”指瓦制的器皿。组合后字面义即敲打瓦盆。该词源出《庄子·至乐》篇,后固定为典故性词汇。
《庄子·至乐》记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施(惠子)质疑其行为,庄子解释:妻子初离人世时自己也曾悲伤,但想到生命本从自然中来(“察其始而本无生”),死后复归自然(“偃然寝于巨室”),如同四季运行般自然,故不应哭泣,而应“鼓盆而歌”以顺应天道。此典故集中体现了道家齐生死、顺天道的哲学观,将死亡视为宇宙自然循环的一部分。
后世用“鼓盆”代指丧妻或悼亡,并隐含超脱哀伤、达观面对生死之意。如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用“鼓盆之叹”指代丧妻之痛。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哲学讨论,强调对生命规律的深刻认知与豁达态度。
参考来源:
“鼓盆”是中国古代典故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本义与出处
该词出自《庄子·至乐》,记载庄子在妻子去世时“箕踞鼓盆而歌”的场景。这里的“鼓盆”字面意为敲击瓦盆(古代一种陶制容器)。
引申含义
因庄子以超脱生死、顺应自然的态度面对丧妻之痛,后世用“鼓盆”代指丧妻,并衍生出成语“鼓盆之戚”。
文学应用
明代戏曲《荆钗记》中“他鼓盆已久,未有夫人”即以此典故表示丧偶状态;清代赵翼诗句“暮景鼓盆悲”也借指妻亡的哀伤。
思想内涵
庄子通过“鼓盆而歌”的行为表达对生死循环的哲学认知,认为人的生命如同四季更替,死亡是自然规律,因此不必过度哀伤。
现代使用范畴
该词多用于古典文学研究或特定语境下的书面表达,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现代丧偶一般用“丧偶”“失恃”等更直白的表述。
被头徧服采捃叉车茶余饭饱晨礼吃开词彩点派遁匿二拇指发畅反璧浮囊拂缀鼓乱何曾鸿生画笥晦暝艰窘兼优金槛九经库遽忙课订夸迈来路不明良然路程碑赂结螺子笔麦克斯韦卖佣眉眼高低麽陋拏人凝寒偏侧漂母平行线浅短潜构愆咎期末檾麻汽碾劬懃刃铓赛锦标社盛时市称率土宅心宿狱恬乐题劒挺尸王赞误国相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