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政的意思、国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政的解释

(1).国家的政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罕氏 常掌国政。”《汉书·匡衡传》:“ 衡 位三公,辅国政。”《旧唐书·牛徽传》:“及 茂贞 平贼,自恃寖骄,多挠国政。”《三国演义》第三回:“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只要并不是靠这来解决国政,布置战争,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而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

(2).古代官名。即正卿。《左传·闵公二年》:“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 杜预 注:“国政,正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国政指国家政务及其管理事务,是汉语中表述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概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其基本释义为“国家的政事”,涵盖政府决策、法律制定、公共事务管理等内容。

从历史维度看,《汉语大词典》引证《后汉书·陈蕃传》“入参国政”表明,古代“国政”多指中央层级的权力运作与政策实施,强调君主或重臣对国家事务的主导权。现代语义中,《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将其扩展为“国家政权机关行使职能的全过程”,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及外交等系统性治理行为。

当代语境下,“国政”更侧重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内涵,如《人民日报》理论版解读该词时,常关联“国家治理能力”“政策协调机制”等复合概念,体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度协同发展的治理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国政”是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 国家的政事
    指国家层面的政务管理、政策制定及重大事务,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等核心领域。例如: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罕氏常掌国政”,指罕氏家族长期执掌国家政务。
    • 《汉书·匡衡传》提到:“衡位三公,辅国政”,描述匡衡作为三公之一辅佐国家政事。
  2. 古代官名(正卿)
    在先秦时期,“国政”特指正卿这一官职,是诸侯国中辅佐国君处理政务的高级官员。例如:

    • 《左传·闵公二年》记载:“君与国政之所图也”,杜预注:“国政,正卿”。

补充说明
该词强调国家层面的治理,常见于历史文献中,现代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讨论。其近义词包括“国事”“朝政”,反义词如“私务”。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案例或词语演变,可参考《左传》《汉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骸六藏部议餐风宿雨禅伯産马痴长齿发冲破楚王神村蛮汉大风歌淡虑诞受踧踧豆马独说繁荣发谈粉餈丰亨浮湛连蹇皋洛鬼子姜黄麾仗家鹿检防骄伉家长里短井甸京关玑璿伎懩举业阃阈泪管灵后利通理头卵球旄舞破铜烂铁扦担起毛秦凤券剂曲剧日怪上澣省称事义塌香田舍通意头庶剠围簇惟宁渥宠洿秽下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