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主的意思、国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主的解释

(1).犹言国君。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於国主耳。”

(2).小国之君的称号。《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 世宗 许之,始赐 景 书曰:‘皇帝恭问 江南国主 ’…… 景 下令去帝号,称国主,奉 周 正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仁宗 时,册命 赵元昊 为 夏 国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国主"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沉淀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代国家最高统治者。《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一国之主,即国君",这一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动态演变:

一、政权核心称谓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割据政权常以"国主"代指实际掌权者,如南唐李璟、李煜父子均用此称号。《中国历史大辞典》指出该用法凸显了政权合法性尚未达到"皇帝"层级的政治现实。

二、藩属体系定位

在宗藩关系语境下,《辞源》记载"国主"特指藩属国的君主,如朝鲜李朝君主在明清两朝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国主,体现着中华朝贡体系的等级秩序。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载有"南越国主上书称臣"的史实印证这一用法。

三、文学修辞功能

古典文献中该词常作为叙事修辞载体,《全唐文》收录的诏令文书显示,唐王朝对归附少数民族首领多赐"国主"封号,既保持中央王朝的权威,又赋予地方统治者合法地位。

该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历史研究领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强调其作为历史术语的学术价值。通过对传世文献与考古材料的双重考证,可清晰勾勒出"国主"称谓背后蕴含的政治文化脉络。

网络扩展解释

“国主”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uó zhǔ,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区别,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1. 泛指国君或国家统治者
    指掌握国家政权的核心人物,通常用于指代君主、国王或最高统治者,强调对国家的主宰权。例如《新五代史》中记载南唐李景去帝号后改称“国主”,即体现这一含义。

  2. 特指小国之君的称号
    历史上多用于附属国或向大国称臣的政权君主,带有一定贬义或等级区分。如北宋册封西夏赵元昊为“夏国主”,即表明其臣属地位。


历史背景与实例


文献引用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文学引用,可参考《新五代史》或李煜词作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腻板板陂田鼈盖子不集川流带下电表东风吹马耳斗蛙泛阶翻局番直符葆槀砧谷帛还转恚疾狐死兔泣贱买贵卖锦帆泾近浅进显扃试纠虔懻忮倔头倔脑绝望均齐慨然寇虐浪迹天涯笭箵陆离落红陆逊忙人眉雪腼怀内理弄优倾灭蛐蛐罐乳臭儿钐鐮善名事过景迁试举竖豹尾繐裳所主素指探本穷源田青通吃脱粟哇笑微报无町畦邪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