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归祔的意思、归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归祔的解释

合葬。 唐 白居易 《祭李侍郎文》:“指 岐下 以归祔,备大葬之威仪。” 宋 苏辙 《遣适归祭茔文》:“ 辙 与妇 史 ,夙约归祔,常指庚穴以敕诸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归祔(guī fù)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见于古代礼制文献,其核心含义指夫妇合葬的礼仪形式,具体指妻子去世后归葬于丈夫的墓穴或家族墓地,实现合葬。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字义分解

  1. 归(歸)
    • 本义为“返回”“归属”,此处特指灵柩归葬于特定墓地。
    • 《说文解字》:“归,女嫁也”,引申为“归于最终处所”。
    • 本义为“合葬”,《说文解字》:“祔,后死者合食于先祖”。
    • 专指将后逝者的神主或棺椁附于先逝者之墓。

二、词义解析

归祔即“归葬合祔”,强调妻子去世后葬入夫家祖坟,与丈夫合葬。这一礼仪体现了古代宗法制度中“夫妇一体”的观念,以及女性“从夫”的身份归属。例如:

《仪礼·丧服》:“妇人生以父母为家,嫁以夫为家,故谓夫家为归,夫死从子……归祔者,归葬于夫之兆域也。”

意指女子出嫁后以夫家为归宿,死后需归葬夫族墓地。

三、文化背景与典籍例证

  1. 礼制依据

    归祔之礼源于周代宗法制度,见于《礼记·丧服小记》:“妇祔于祖姑,祖姑有三人则祔于亲者。” 即妻子需按夫家辈分附葬于先祖旁侧。

  2. 社会意义

    这一仪式强化了家族血缘的延续性,如宋代司马光《书仪》载:“葬者,夫妇同穴……归祔所以正人伦,重继嗣也。” 说明归祔对维系宗族秩序的重要性。

  3. 文学记载

    唐代韩愈《祭十二郎文》:“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虽未直用“归祔”,但反映了“归葬祖茔”的实践。

四、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归祔”一词已罕用,但其文化内涵仍存于传统丧葬习俗中,部分方言区保留“合葬”“并骨”等类似表述。学术研究则多见于古代礼制、女性史等领域,如《中国丧葬制度史》对其仪式流程有详细考据。


参考来源:

  1. 《仪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司马光《书仪》(《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徐吉军《中国丧葬制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归祔”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合葬,即把逝者与已故亲属(如配偶或父母)的遗骸安葬在同一墓穴中。以下是详细解析:


核心释义

  1. 合葬
    根据多个文献记载(如唐代白居易《祭李侍郎文》、宋代苏辙《遣适归祭茔文》),“归祔”指将逝者与其亲属合葬的行为,体现古代对家族血缘与丧葬礼仪的重视。

语义溯源


文学与历史用例


其他释义争议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归祔”解释为“归还物品或权利”,但此义项缺乏古籍佐证,可能与“归附”“归复”等词混淆,建议以“合葬”为权威释义。


关联词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古代汉语词典》或唐代以降的墓志铭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众嗄哑百废具举败阙谤訾板厘表里相符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长统蝉槐超龄弛缓到地道正短袖奉上分香感忾股份合作制乎尔秽混毁夷壶馂豁免窭人子口嘴良友临明临时施宜龙津桥买陂塘冥密闹阳偏制平安符聘士扑哧愆位七符六诏起股青龙幡奇异圈閲曲盝取舍两难认屐软绊社伯市城式凴水产业舒暇塑身贪声吐茵骛鼓物候闲逛屑侯谐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