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歸祔的意思、歸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歸祔的解釋

合葬。 唐 白居易 《祭李侍郎文》:“指 岐下 以歸祔,備大葬之威儀。” 宋 蘇轍 《遣適歸祭茔文》:“ 轍 與婦 史 ,夙約歸祔,常指庚穴以敕諸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歸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合葬,即把逝者與已故親屬(如配偶或父母)的遺骸安葬在同一墓穴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核心釋義

  1. 合葬
    根據多個文獻記載(如唐代白居易《祭李侍郎文》、宋代蘇轍《遣適歸祭茔文》),“歸祔”指将逝者與其親屬合葬的行為,體現古代對家族血緣與喪葬禮儀的重視。

語義溯源


文學與曆史用例


其他釋義争議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歸祔”解釋為“歸還物品或權利”,但此義項缺乏古籍佐證,可能與“歸附”“歸複”等詞混淆,建議以“合葬”為權威釋義。


關聯詞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古代漢語詞典》或唐代以降的墓志銘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歸祔的意思

歸祔是一個古漢語詞語,它有兩層含義:

1. 歸祔指死者的靈魂回歸故鄉,也可以理解為回歸故土,安葬在自己的家鄉。

2. 在古代官員辭官後,返回故鄉或原籍的行為,也可以表示退隱或回歸平凡生活。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歸祔的拆分部首是 彳 (走)和 示(禮儀),它們分别位于左右兩邊。彳部首意味着行走的意思,示部首意味着儀式、禮節的意思。

歸祔的總筆畫數為11畫,其中彳部首的筆畫數為3畫,示部首的筆畫數為5畫,歸部的筆畫數為3畫。

來源和繁體

「歸祔」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最早出現在《周禮·秋官·小宰》一篇中。在《說文解字》中,“祔”字是“廟”的本字,它包含了“示”和“示”兩個示部,意味着祭祀的儀式。

在繁體字中,「歸祔」可以表示為「歸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歸祔」的寫法與現代簡化字略有不同。具體來說,「歸」字的古代寫法是「邽」,表示歸來。而「祔」字的古代寫法是「畐」,表示祭祀、奠儀。

例句

1. 歸祔國土,合葬故人,是古代人們對故鄉情感的體現。

2. 官員辭官後,選擇歸祔故鄉,過上甯靜祥和的生活。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歸國、祔葬、歸隱

近義詞:返鄉、歸故、回歸

反義詞:背井離鄉、流離失所、離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