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珪符的意思、珪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珪符的解释

封官爵的信符。《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三》:“顷深汰珪符,妙简铜墨。” 李善 注引《周礼》:“上公之礼执桓珪,诸侯之礼执信珪,诸伯执躬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珪符是古代中国重要的礼制信物,由“珪”与“符”两部分组成,象征权力、身份与契约的凭信。其具体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珪(圭)

    指上尖下方的玉制礼器,为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典礼时手持的信物。《说文解字》载:“圭,瑞玉也,上圜下方。” 其形制象征天地秩序,代表统治者的权威与天命所授,常见于分封、朝聘等仪式。

  2. 原指剖分为二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伪。《周礼·地官》注:“符节者,如今宫中诸官诏符也。” 后泛指印信、兵符等信物,用于调兵、传令或缔结盟约,强调契约的不可违逆性。

二、合成词本义

珪符即圭与符的合称,特指象征王权与官职的玉质信物。其核心含义包括:

三、引申与文化意义

珪符在传统文化中衍生出双重寓意:

  1. 诚信守诺:因符需两半相合方有效,故引申为“符信”,强调言行一致。《礼记》言:“符节合验,信之至也。”
  2. 天命所归:珪作为祭天礼器,暗含“君权神授”思想,如《诗经》中“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喻指天赐正统。

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郑玄注《周礼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
  4. 《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网络扩展解释

“珪符”是古代用于封授官爵的信物,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依据

  1. 《周礼》记载:不同等级的官员持有不同形制的珪符。例如:
    • 上公执“桓珪”;
    • 诸侯执“信珪”;
    • 诸伯执“躬珪”。
  2. 《文选》引用:南朝王融在《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中提到“深汰珪符,妙简铜墨”,表明珪符与官员选拔制度密切相关。

三、功能与意义

珪符不仅是身份凭证,还承载礼制规范,通过玉器的形制差异区分等级,强化中央集权。其使用体现了古代“以玉明德”的政治理念。

四、补充说明

“符”在广义上可指兵符、标记等,但“珪符”特指与官爵相关的信物。该词现代已不常用,多见于研究古代职官制度的文献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文选》原文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白酋暴灼徧徧边帅车亩臭虫卒卒电视系列片抵消斗变顿食笃傉耳治方裔幡刹斐尔赶程诡差鹤嘴锄贱俘江河日下江南弄江鱼坚完嚼谷较逐几乎鯨鯤锦官城进奬搢珽涓滴之劳拘束拉闲散闷冷战罗敷有夫马坝人明晖民生凋敝纳女农机站铺手邱井縓冠若非三大运动山杯烧灯省份升恒谈玄説妙天崩地坼梯登桐丝透快污脏遐轨咸福宫邪不干正屑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