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罪恶昭彰,人所同仇。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贼义残仁,莫斯为甚,乃神灵之逋罪,下民所同讎;辜讎之人,谓之凶贼。”
“辜雠”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gū chóu,其核心含义为罪恶昭彰、被众人共同仇视。以下是具体解释:
字词构成
文献引证
该词可见于汉代陈琳的《檄吴将校部曲文》:“辜讎之人,谓之凶贼”,此处将“辜雠”与“凶贼”并列,凸显其指代罪大恶极、被普遍敌视之人。
综合释义
结合历史语境,“辜雠”多用于形容罪行显著、引发公愤的个体或群体,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色彩,常见于檄文或政论性文本中。
注意:该词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或相关研究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汉代文献。
辜雠(gū zōu)是一个古汉语词语,指的是因为道义、思想上的错误或犯罪行为而引起的惩罚或遭受的罪过。以下是对辜雠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的解释,以及一些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辜雠分为两个字,辜是辶(走)和十(又)两个部首组成,共计七个笔画;雠是雨和斤两个部首组成,共计十一个笔画。
《辞海》中对辜雠词义的来源解释是:“辜,过也,祸也,乃《康诰》之应《尚书》衅也。”词源是来自《尚书·周书·泰誓》中的《康诰》:“维赉胥及孔甫,天亡犹矣,罔罔乎若辜雠之矣。”
辜雠的繁体字为「辜雠」。
古代汉字写法中,辜雠的写法略有不同。以辜为例,古时辜的写法为「辜」,没有部首的标记;雠的古字写法为「鞅釿」,也没有部首的标记。
以下是一些辜雠的例句:
1. 他由于犯罪行为而背负了沉重的辜雠。
2. 这个国家历史上的辜雠难以抹去。
3. 他表示愿意承担自己的辜雠并寻求赎罪。
以下是一些与辜雠相关的组词:
1. 辜负
2. 辜犯
3. 雠罚
4. 雠害
与辜雠意思相近的词语:
1. 罪过
2. 衅事
3. 错失
4. 过失
与辜雠意思相反的词语:
1. 赎罪
2. 宽恕
3. 原谅
4. 谅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