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庄严谨;庄严。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宗正南阳刘祖》:“太守 公孙庆 当祠 章陵 ,旧俗常以衣冠子孙、容止端严、学问通览、任顾问者以为御史。”《北齐书·成帝纪》:“帝时年八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 华 戎 叹异。” 唐 王勃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遂令众情驰騖,空怀更始之图;灵座端严,未得安居之地。” 明 宋濂 《柳先生行状》:“燕居默坐,端严若神。” 朱自清 《民众文学的讨论》:“他也不愿意在文学里看见他教师底端严的面孔。”
"端严"是汉语中形容仪态庄重、气度肃穆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词义溯源 "端"的本义为直立不偏,《说文解字》释为"直也",引申为正直、端正;"严"原指紧密周备的状态,《尔雅》解作"敬也",后衍生出威严庄重之意。二字组合最早见于佛典翻译,如《贤愚经》记载佛陀"相好端严",后逐渐融入世俗语境。
二、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端庄严肃,多指人的神态举止"。该词既包含形体姿态的端正雅观,又强调精神气度的凛然不可侵犯,常用于描述长辈威仪、正式场合的礼仪规范,或艺术作品中的崇高美感。
三、语境应用 在文学作品中多用于营造庄重氛围,如《红楼梦》描写贾政"端严矜重"的家长形象。当代语境中,既可用于形容传统礼仪(如祭孔大典的端严仪轨),也可描述严肃工作态度(如法官审理案件的端严作风)。《汉语大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具有"端正谨严"与"庄严神圣"的双重特质。
“端严”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duān yán,主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呈现出的端庄严谨、庄严肃穆的气质或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端严”多用于书面语境,既可用于人的仪态气质(如“端严慈和”),也可用于事物(如建筑、艺术)的庄严风格。其核心在于端正与严肃的结合,传递出内外兼修的庄重感。
隘阒标老儿禀奏部丞谄曲创新俶祜单刀丹心谱东沙群岛冻硬贩夫皁隶風光月霽纷扰鼓掇鹤神红夷猴猿怀金画石火把监行截拦祭告襟江带湖聚合反应欿傺康顺空宇口气快壻睽辞郎耶草唠三叨四淩烟丽饰盘绕仆虏谦下栖遅骑龙弄凤倾囊相助秦弦诠藻羣分类聚神到之笔酥油草挑字眼儿提铃喝号渟渊团小组拖蹋丸赤白皖南事变沃衍无既无节吴音夏炉冬扇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