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言军队芟除草莽,即于野地宿息。《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 郑玄 注:“茇舍,草止之也。军有草止之法。” 唐 苏晋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算车申夏政,茇舍启戎田。”
(2).指草屋。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 鄂 营昔皆茇舍,今始易以瓦屋。”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顷僦数椽茇舍於 无锡 。”
(3).犹跋涉。 王闿运 《胡公祠碑》:“勤劳茇舍,靡有定处,在官七年,六年于外。” 章炳麟 《哀山东赋》:“昔余茇舍此都兮,楼櫓鬱其駔庄。”
“茇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军队在野外除草整地后驻扎休息。此义源于《周礼·夏官·大司马》中记载的“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郑玄注释为“茇舍,草止之也”。唐代苏晋的诗句“茇舍启戎田”也印证了这一用法。
指用茅草搭建的临时住所。例如《左传·定公九年》提到“召伯所茇”,宋代范成大在《吴船录》中亦用“茇舍”形容草屋。
在部分文献中,“茇”通“跋”,表示长途跋涉的艰辛。
建议进一步查阅《周礼》《左传》等典籍原文,或参考权威词典以深入理解。
“茇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茅草搭成的房屋或简陋的房舍。
“茇舍”这个词的拆分部首为“茈(cí)”,它是植物的名称。笔画数为10画。
“茇舍”一词的来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在古代,人们常常利用茅草搭建简陋的房屋,称之为“茇舍”。由于茅草房屋的建筑方式比较简单粗糙,因此“茇舍”一词也渐渐成为形容简陋房屋的说法。
“茇舍”这个词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茢捨”。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茇舍的写法稍有变化。它的古汉字写法为“茇舎”,其中的“舎”字是现代汉字“舍”的古体字。
1. 山间的牧民们住在茇舍里,过着朴素而快乐的生活。
2. 想象一下,我和家人一同住在茇舍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茇舍没有常见的相关组词。
茇舍的近义词有:茅屋、泥房。
茇舍的反义词可以是:别墅、豪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