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匣。《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大司徒 邓禹 入 长安 ,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纳於 高庙 ” 李贤 注引 汉 卫宏 《旧汉仪》:“已葬,收主,为木函,藏庙太室中西壁坎中。”《晋书·成都王颖传》:“﹝ 司马颖 ﹞造浮桥以通 河 北,以大木函盛石,沉之以繫桥,名曰石鳖。”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诸寺奇物》:“ 永庆寺 ,有古藏经,板刻工雅,纸色古澹,非 宋 刊则 元 刊也,较今南藏本稍低而狭,以木函函之。”
“木函”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指木制的匣子,即用于收纳物品的容器。这一解释在多个历史文献中出现,例如:
在部分语境中,可比喻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例如查字典提到,“木函”形容“文献丰富如装满书函的木匣”。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后汉书》《晋书》等古籍。
《木函》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为木质的盒子。其中,木表示由木材制成,函表示一个盛放物品的容器。
《木函》的两个汉字的部首和笔画分别是:
木的部首是木,笔画数为4。
函的部首是几,笔画数为5。
《木函》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原句为:“堂下执木函观观其间文书之事。”意为在堂下拿着木盒观看里面的文书。
《木函》的繁体字为「木函」,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但《木函》的词义与现代汉字相同,写法相近。
1. 他打开木函,取出里面的古代文物。
2. 这是一个精美的木函,内装有珍贵的字画。
1. 木匣:木制的盒子
2. 函笺:装在函中的纸张或信件
木匣、木盒、木盒子
金函、银函:金属制的盒子或盛放贵重物品的容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