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小的长处。 南朝 梁 沉约 《与范述曾论齐竟陵王赋书》:“仰酬睿旨,微表寸长。” 宋 苏轼 《湖州谢上表》:“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 清 杨芳灿 《沙碱田》诗:“我来更吏考,治赋无寸长。”参见“ 寸长尺短 ”。
“寸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微小的长处或优点,常用于谦逊表达或客观描述。以下是详细解析:
文学引用
南朝梁沉约曾用“微表寸长”表达对他人才能的肯定;清代杨芳灿诗句“治赋无寸长”则自嘲缺乏治理赋税的能力。
现代造句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古籍文献或权威词典。
《寸长》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非常短小的距离。
《寸长》的拆分部首是“宀”和“彡”,共有9个笔画。
《寸长》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左传》。“寸长”的意义是指寸量,即长度的单位,后来引申为非常短小的距离。
繁体字为「寸長」。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有很多种,对于《寸长》,我们可以参考古代金文、篆文的写法。在金文中,「寸长」的字形由三个独立的部分组成,表示一个寸的长度;而在篆文中,它更加简化,由两个部分组成,更加强调了短小的特点。
1. 这个小岛离海岸只有寸长之距。
2. 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与成功只有寸长之隔。
1. 寸寸长:形容非常细微的距离。
2. 寸步不离:形容始终跟随在别人的身旁,形影不离。
3. 寸步难行:形容环境非常恶劣,无法前进。
寸步不离、寸寸长
遥不可及、天长地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