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port]∶古时诸侯向天子陈述职守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孟子·梁惠王》
(2) [report in person the performance of one's official duties]∶派驻外国或外地的官员回来向主管部门汇报工作情况
回国述职
(1).诸侯向天子陈述职守。《孟子·梁惠王下》:“诸侯朝於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论》:“诸侯述职,必以山川为主。”
(2).指外任官员向朝廷陈述职守。 唐 柳宗元 《送幸南容归使联句》诗序:“南聘天朝,相礼述职,公卿多其仪。” 清 林则徐 《致龚自珍书》:“月前述职在都,碌碌软尘,刻无暇晷。”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一:“ 马扩 不日将回京述职,借此因缘,卿可与他痛叙旧情。”
(3).今泛指向主管部门陈述汇报工作情况。
(4).供职;就职。《淮南子·主术训》:“羣臣公正,莫敢为邪,百官述职,务致其公迹也。”《北史·崔楷传》:“ 楷 将之州,人咸劝单身述职。 楷 曰:‘单身赴任,朝廷谓吾有进退之计,将士又谁肯固志?’遂闔家赴州。” 宋 司马光 《为文丞相许州谢上表》:“陛下察其愚衷,必非缘饰,愍其孤迹,易致怨憎,俾述职於近藩,得免讥於尸禄。”
“述职”的汉语释义与演变解析
“述职”在汉语中为动词,其核心含义指任职者向主管或上级陈述职责履行情况,包含汇报、总结、接受评议三重语义层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该词多用于官员或职场场景,如“领导干部述职”“员工年度述职”等。
从词源考据,“述职”最早见于周代文献,本义为诸侯向天子陈述封地治理状况。《孟子·梁惠王下》记载“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强调其政治汇报属性。古代述职具有强制性,如《左传》提及“小有述职,大有巡功”,说明述职是维系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
现代语义扩展后,述职涵盖两类场景:
构词法层面,“述”为陈述、叙述,“职”指职务、职责,二字组合凸显“基于岗位责任进行系统性说明”的特征。该词在语用中常与“报告”“评议”“考核”形成固定搭配,例如“述职报告需包含数据支撑与问题反思”(《新华公文写作》)。
“述职”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ù zhí,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场景下有细微差异,但核心都是指汇报履职情况。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古代含义:
最初指诸侯向周天子陈述职守,汇报封地治理情况(《孟子·梁惠王下》)。例如:“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强调对分内职责的总结。
现代含义:
泛指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常见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内容涵盖职责履行、成果、问题及改进方向()。
对象:
内容:
性质:
兼具总结性(回顾过去)和反馈性(接受评价),是组织管理中的考核机制()。
根据管理实践,现代述职需体现():
如需更完整的背景或实例,可参考《孟子·梁惠王下》等古籍,或现代管理类文献(来源:-5、7、10)。
按发班朝饱阅表树标征别个簸弄长企传为佳话存心代史捣实动脉粥样硬化儿皇帝飞鶱甘露厨乖离关圣帝君黑水靺鞨欢柔互反江波蹇蹄惊肃揪撮窥间伺隙溃疡链轨獠徒犂轭皪皪庐第贸货门外汉密室拗体诗盘蛇披毛带角人材日辔赏善罸否十二子逝言孀寡水堂顺墨粟栗素旗叹观止叹恨体统徒配巍峩遗使五籍汙累无了无休险诐象寿闲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