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位的意思、官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位的解释

官吏的职位、职称。《管子·禁藏》:“ 夏 赏五德,满爵禄,迁官位,礼孝悌,復贤力,所以劝功也。”《史记·日者列传》:“才贤不为,是不忠也;才不贤而託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公﹞读书著文,其誉蔼鬱,当时名公皆折官位辈行,愿为交。”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州县官僚、僧道、百姓有进蒸餬者,仰先具州县官位、姓名、蒸餬数目申来,待凭进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女侍中, 魏元义 妻也。女学士, 孔贵嬪 也。女校书, 唐 薛涛 也。女进士, 宋 女郎 林妙玉 也。女状元, 蜀 黄崇嘏 也。’ 麟 案:‘女子有官位者,《巵言》採摭几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位是汉语中表示官职等级和职权范围的核心词汇,其内涵可从以下五方面解析:

  1. 基本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官位指“官员在官僚体系中所处的职位及对应的权力等级”,强调其作为社会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例如古代“尚书”为中央要职,现代“厅长”则为地方行政官位。

  2. 词源结构

    《汉语大词典》指出该词由“官”(官吏)与“位”(位置)构成会意字,甲骨文中“官”字原型为房舍内管理仓储的象征,引申为公共事务管理者,“位”则源自祭祀时神灵的座次排序,二者组合凸显等级制度特征。

  3. 历史演变

    秦汉时期确立的三公九卿制中,官位与俸禄(如“二千石”)、印绶(如“金印紫绶”)形成完整对应体系。唐宋科举制使官位获取途径从世袭转向考试选拔,《唐六典》记载当时文官品级细分为九品三十阶。

  4. 社会影响

    《礼记·王制》载“官位不逾德”,强调道德水平与职位匹配的用人准则。这种思想贯穿儒家官僚体系,明清时期衍生的“捐官”制度则从反面印证了官位作为社会资源配置工具的双重性。

  5. 现代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将官位体系规范为领导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其中厅局级正职对应行政五级,县处级副职对应行政八级,体现当代官位与行政能力、服务年限的量化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

官位指官员在政府或组织中的职位,代表其社会地位、权力与职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核心含义
    官位指官吏的职位或职称,是古代及现代官职体系的组成部分。例如《史记》提到“托官位”即指利用职位谋私,强调其权力属性。

  2. 延伸内涵
    除具体职位外,官位还象征社会地位与荣誉,如《管子》中“迁官位”与奖赏贤能关联,体现对个人贡献的认可。

二、历史背景

古代官位体系复杂,分为中央官职(如宰相、尚书)与地方官职(如刺史、县令),各朝代名称与职能差异显著。例如唐代“节度使”掌兵权,宋代则削弱其实际权力,反映官位随制度演变的动态性。

三、使用场景

  1. 社会评价
    常用于描述个人地位高低,如“官位不高但尽职尽责”。
  2. 权力象征
    与名利、职权直接相关,需警惕将官位异化为“私器”的腐败现象。

四、相关概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官制,可参考《中国历代官职辞典》等专业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班衣罢休畚挶餔歠橙橘户呈验伧劣陈室淳漓大餐间盗明放箭风勃负逋覆窠谈官价孤魂诡薄寒林笋出河出图曷苏馆话论欢泰豁达大度间不容发浆水贱荆健舌警炼金颜鬏髻纪限口食连舳利快履穿踵决买陂塘牧靡刨削箝口侧目黔南巧僞轻儳奇气筌蹏曲破儒经入室生肌诗帐熟谏耸干耸壑凌霄缩头鳊听壁脚痛心绝气韈子闻孙仙人担霞屿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