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挂的意思、冠挂的详细解释
冠挂的解释
谓帽子被东西钩去。《淮南子·原道训》:“ 禹 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 汉 崔駰 《达旨》:“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人溺不拯,则非仁也。”
词语分解
- 冠的解释 冠 ā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冠 à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 挂的解释 挂 (掛) à 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高处或连到另一物体上:悬挂。挂图。挂牌。挂锄。挂镰。挂帅(掌帅印,喻居于领导、统帅地位)。披红挂绿。挂一漏万。 牵记,牵连,牵累:牵挂。记挂。挂念。挂
网络扩展解释
“冠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基本含义
- 字面解释:指帽子被物体钩住或挂落,常用于描述因匆忙或意外导致帽子脱落的情景。例如《淮南子·原道训》提到大禹“冠挂而弗顾”,即帽子被挂掉也顾不上捡,体现专注或急切的状态。
2.拼音与出处
- 拼音:guān guà(“冠”为名词,读第一声)。
- 文献来源:最早见于《淮南子》和汉代崔駰的《达旨》,如“冠挂不顾,人溺不拯”。
3.使用场景
- 多用于古文或书面语,强调因紧急或专注而忽略细节的状态。例如形容人匆忙赶路时帽子被树枝钩落却无暇顾及。
4.易混淆点
- 与“挂冠”的区别:“挂冠”是主动辞去官职(如“挂冠归隐”),而“冠挂”是被动描述帽子脱落,二者含义截然不同。
5.例句参考
- 古典用例:“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淮南子》)
- 现代造句:他疾步如飞,冠挂枝头也浑然不觉。
“冠挂”属古汉语词汇,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字面意义,避免与“挂冠”混淆。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淮南子》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冠挂》的意思
《冠挂》是一个成语,意指在一定范围内居于首位并占有重要地位。
拆分部首和笔画
《冠挂》的部首分别是“冖”(mì)和“手”(shǒu),总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冠挂》一词源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箪食盘瓠田赋》:“书圣以为天下土田,气节之所生也,人诚心同之,以为国家之生心,而儿女设于其上者,如早乳之挂冠。”表达了只有在最佳的土地上耕种务农,才能获得最丰收的成果。
繁体字
《冠挂》的繁体字为《冠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对《冠挂》一词的写法为“冠悬”,即使用悬钩形状的偏旁。
例句
他在这个领域中冠挂一时,成为了行业里的领袖。
组词
冠军、挂职、冠履、首席、挂毯
近义词
冠冕、出类拔萃、独占鳌头、居于首位、岿然独立
反义词
默默无闻、不起眼、黯然失色、黯淡无光、无足轻重
别人正在浏览...
安辑拜受棒头出孝子半面不忘本委比率博厂苍民怅人琴寸磔代谢胆汁蹈厉地老鼠独出新裁犯禁梵铃府主勾提够着官名蛊蠹谷碌碌好女儿花槐蝉互济火兆嘉诲降廉吉符疾耕局部罍樽鳞物柳宿楼林买赋麋腊闵悼密司配祔殍殕蒲菴芹菜请诉秋溜鸲眼沙觜省拜施德属路送子天王图绥静同盟军外焰无身像煞相室乡下咸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