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挂的意思、冠挂的詳細解釋
冠挂的解釋
謂帽子被東西鈎去。《淮南子·原道訓》:“ 禹 之趨時也,履遺而弗取,冠挂而弗顧。” 漢 崔駰 《達旨》:“與其有事,則褰裳濡足,冠挂不顧,人溺不拯,則非仁也。”
詞語分解
- 冠的解釋 冠 ā 帽子:衣冠。冠戴。冠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的東西:冠子。雞冠。樹冠。冠狀動脈。 冠 à 把帽子戴在頭上:沐猴而冠。 超出衆人,居第一位:冠軍。
- 挂的解釋 挂 (掛) à 借助繩索、鈎子、釘子等使物體附着于高處或連到另一物體上:懸挂。挂圖。挂牌。挂鋤。挂鐮。挂帥(掌帥印,喻居于領導、統帥地位)。披紅挂綠。挂一漏萬。 牽記,牽連,牽累:牽挂。記挂。挂念。挂
網絡擴展解釋
“冠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指帽子被物體鈎住或挂落,常用于描述因匆忙或意外導緻帽子脫落的情景。例如《淮南子·原道訓》提到大禹“冠挂而弗顧”,即帽子被挂掉也顧不上撿,體現專注或急切的狀态。
2.拼音與出處
- 拼音:guān guà(“冠”為名詞,讀第一聲)。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淮南子》和漢代崔駰的《達旨》,如“冠挂不顧,人溺不拯”。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強調因緊急或專注而忽略細節的狀态。例如形容人匆忙趕路時帽子被樹枝鈎落卻無暇顧及。
4.易混淆點
- 與“挂冠”的區别:“挂冠”是主動辭去官職(如“挂冠歸隱”),而“冠挂”是被動描述帽子脫落,二者含義截然不同。
5.例句參考
- 古典用例:“禹之趨時也,履遺而弗取,冠挂而弗顧。”(《淮南子》)
- 現代造句:他疾步如飛,冠挂枝頭也渾然不覺。
“冠挂”屬古漢語詞彙,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字面意義,避免與“挂冠”混淆。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淮南子》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冠挂》的意思
《冠挂》是一個成語,意指在一定範圍内居于首位并占有重要地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冠挂》的部首分别是“冖”(mì)和“手”(shǒu),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冠挂》一詞源于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箪食盤瓠田賦》:“書聖以為天下土田,氣節之所生也,人誠心同之,以為國家之生心,而兒女設于其上者,如早乳之挂冠。”表達了隻有在最佳的土地上耕種務農,才能獲得最豐收的成果。
繁體字
《冠挂》的繁體字為《冠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對《冠挂》一詞的寫法為“冠懸”,即使用懸鈎形狀的偏旁。
例句
他在這個領域中冠挂一時,成為了行業裡的領袖。
組詞
冠軍、挂職、冠履、首席、挂毯
近義詞
冠冕、出類拔萃、獨占鳌頭、居于首位、巋然獨立
反義詞
默默無聞、不起眼、黯然失色、黯淡無光、無足輕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