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馆谷的意思、馆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馆谷的解释

(1).居其馆,食其谷。指驻军就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师败绩…… 晋 师三日馆穀,及癸酉而还。” 杜预 注:“馆,舍也,食 楚 军穀三日。”《南史·宋纪上·武帝》:“ 超 固其小城。乃设长围以守之,馆穀於 青 土。”《旧唐书·李密传》:“未若直取 滎阳 ,休兵馆穀,待士勇马肥,然后与人争利。”

(2).泛指食宿款待。《北史·周纪上·太祖文帝》:“是岁, 关中 飢,帝馆穀於 弘农 五十餘日。” 唐 韩翃 《送中兄典郡州》诗:“一路诸侯争馆穀,洪池高会荆臺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丁前溪》:“ 丁 亡去,至 安丘 ,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穀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

(3).借指塾师的束脩或幕宾的酬金。《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每年馆穀,也不过五六十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生以馆穀糊口。”

(4).指作馆,教私熟或任幕宾。《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请个积年老教授在家馆穀,教着两个儿女读书。” 顾学颉 注:“请先生在家里教小孩念书,东家供给食宿,叫做‘馆穀’。” 明 张煌言 《北征录》:“余故暂止逆旅,而 徐某 、 金某 从外入,与余联榻坐。问余何来,余告以馆穀归 江 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我今日披肝沥胆的説一句话:‘我在穷途之中,多承援手,荐我馆穀,自然感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馆谷是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代教育、食宿供给相关,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馆谷(guǎn gǔ)指古代私塾或学馆中,学生向教师支付的酬劳形式,通常包含粮食等实物。该词由“馆”(教学场所)和“谷”(粮食)复合而成,体现古代以实物支付教育报酬的习俗。

二、详细义项

  1. 教学酬劳的代称

    古代学生入学时需向教师缴纳“束脩”(干肉),而“馆谷”特指后续持续供给的粮食或生活费,作为教师的经济补偿。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晋师三日馆谷”,虽原指军队驻扎就食,后引申为教育场景中的酬劳。

  2. 提供食宿的行为

    本义指在馆舍中供给他人粮食与住所。《三国志·魏书·管宁传》注引“馆谷而接宾”即用此意,后扩展为对宾客或学者的生活资助。

三、文化背景

“馆谷”反映中国古代教育中“尊师重道”的传统,酬劳形式与农耕社会以谷物为硬通货的特点紧密关联。唐宋以后,随着货币经济发展,实物酬劳逐渐被银钱替代,但“馆谷”一词仍保留于文献中,成为教师收入的雅称。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馆谷”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不同解释,主要包含以下四类释义:

  1. 驻军就食
    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指军队驻扎他国时占用敌方粮仓以维持补给。例如:“晋师三日馆谷,及癸酉而还”()。《南史》《旧唐书》等史书也沿用此义,如“休兵馆谷,待士马肥”等()。

  2. 泛指食宿款待
    扩展为对宾客的接待,如《聊斋志异·丁前溪》中描述避雨者被主家“馆谷丰隆”(),唐代韩翃诗句“一路诸侯争馆谷”亦为此意()。

  3. 塾师或幕宾的酬金
    明清时期引申为私塾教师或幕僚的薪资。例如《儒林外史》提到“每年馆谷不过五六十金”(),《汉典》等辞书也收录此义项()。

  4. 指从事教育或幕僚职业
    如“指作馆,教私塾或任幕宾”(),强调职业属性。

需注意,个别非权威来源(如)将“馆谷”解释为“人群聚集地”,但此说法缺乏文献支持,建议以权威释义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笔采饼定伯封不赡承保澄霁楚社打唿哨丁块柴东家子发电丰祉伏输覆雨翻云干掉感制恭喜诡速国殇过误海选恢崇兼顾桨叶金粟九丑就势蚗龙角色课法寇敌叩询烂汗练兵临期龙髥龙盐雒田冥参闵然末盐难产盘旋平陵曝扬墙靡轻孤权杖日浅日趋弱人乳雀三十晚上属言私地随意一瞥抆泪无来吓协斜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