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怪底的意思、怪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怪底的解釋

亦作“ 怪得 ”。1.驚怪,驚疑。 唐 杜甫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 唐 白居易 《和郭使君枸杞》:“不知靈藥根成狗,怪得時聞吠夜聲。” 宋 辛棄疾 《永遇樂·梅雪》詞:“怪底寒梅,一枝雪裡,隻恁愁絶。” 宋 李曾伯 《滿江紅·和劉倉詠雪》詞:“推枕聞雞,正怪得,乾坤都白。”

(2).難怪。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四四:“怪得 蓬萊 山下水,半成沙土半成塵。” 前蜀 韋莊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遺車枉降訪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謝》詩:“怪得白鷗驚去盡,緑蘿門外有朱輪。” 宋 楊炎正 《秦樓月》詞:“斷腸芳草萋萋碧,新來怪底相思極。”《東周列國志》第五九回:“怪得前日 鄢陵 之戰, 郤犨 與 嬰齊 對陣,不發一矢,其交通之情可見矣。”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此間地下真可觀,怪底江山總生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怪底”是一個古漢語中使用的短語,多見于詩詞或文言文語境,其含義需要拆解“怪”與“底”二字并結合上下文理解。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1. “怪”的含義:

    • 核心義項為“奇異、不尋常”或“驚異、感到奇怪”。在“怪底”中,“怪”主要表達一種感到驚訝、詫異或難以理解的情緒或态度。例如:
      • 《說文解字》:“怪,異也。” (意指:怪就是奇異、不同尋常)
      • 《漢語大詞典》:怪有“奇異;驚奇;覺得奇怪”等義項。在“怪底”結構中,它側重于表達主體的疑惑或驚訝心理。
  2. “底”的含義:

    • 在“怪底”中,“底”是一個疑問代詞或疑問副詞,相當于“何”、“什麼”、“為什麼”或“怎麼”。它用于詢問原因、情狀或方式。
      • 《漢語大詞典》:“底”作疑問代詞,義同“何”,如“底事”(何事)、“底處”(何處)。
      • 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底,猶何也;甚也。” 例如杜甫詩“花飛有底急?”即“花飛為什麼這樣急?”。
  3. “怪底”的合成含義:

    • 将“怪”與“底”結合,“怪底”整體表達的意思是:“為什麼感到奇怪?”、“為什麼覺得詫異?”、“何以如此?”、“怎麼這樣?”。它用于表達說話者對眼前景象、事件或他人行為感到不解、驚訝,進而發出疑問。
    • 例如:
      • 辛棄疾《永遇樂·戲賦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調》:“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怪底寒梅,一枝雪裡,冷豔疏香斷護。” 這裡的“怪底寒梅”可以理解為“為什麼(偏偏是)這寒梅(在雪中開放)?”或“令人奇怪的是這寒梅(為何在雪中開放)?”,表達了作者對寒梅在惡劣環境中綻放的驚訝與感慨。
      • 楊萬裡《題薦福寺》:“千山底裡着樓台,半夜松風萬壑哀。怪底詩情清徹骨,門寒沁雪不曾開。” 這裡的“怪底詩情清徹骨”意為“為什麼(我的)詩情如此清冷徹骨?”,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詩情清冷原因的疑惑。

“怪底”是一個古漢語疑問短語,意為“為什麼感到奇怪?”、“何以如此?”、“怎麼這樣?”。它由表示驚異的“怪”和表示疑問的“底”組合而成,常用于詩詞中表達作者對所見所聞感到驚訝、不解而發出的疑問或感慨。

引用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怪底”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1.表示驚怪、驚疑(常見于詩詞)

指對某種異常現象或行為感到驚訝或疑惑。例如:

2.表示“難怪”(表因果關聯)

用于解釋某種現象的原因,帶有恍然大悟的語氣。例如:

補充說明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具體出處,可參考詩詞類工具書或古籍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

哀宥暗海擺談裨補必由之路彩球瘳損稠油傳座翠綠打尖點一點二東樞惡心方底圓蓋繁瘠犯街反浪費氛妖佛記拊綏管當國史館汗漫遊胡博詞鲸工船金鲸隽逸廊腰缦回連毛麟德曆流觞厲骛戮社麥壟赧顔汗下便佞搶行遷逡青管清途杞筍岨峻日子閏集桑椹酒三峽善宦懾剉使心作倖水煙铄化嘶唧膛子亹煥烏弋相仿相效香芬鄉飲酒瞎淘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