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还俗。僧尼或出家的道士恢复普通人的身份。《南史·徐摛传》:“ 孝克 默然无答。於是归俗,更为夫妻。”《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令两京及诸州每岁造僧帐,有死亡、归俗,皆随时开落。”《水浒传》第六十回:“和尚道:‘便是 曾 家畜生薅恼,不得已,各自归俗去了。’”
归俗(guī sú)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还俗
指僧尼或道士放弃宗教身份,恢复世俗生活。例如:“僧人因事归俗,重返尘世。”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回归世俗生活
广义指脱离特定身份(如隐士、修行者)后回归普通社会。例如:“隐居十年后,他决定归俗从商。”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归”本义为“返回”,“俗”指“世俗社会”,组合后强调从特殊状态回归常态。
早期多见于佛典,如《高僧传》载“沙门归俗者,皆还其本姓”,后延伸至道教及世俗语境。
来源: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华书局,1922年。
《魏书·释老志》:“若僧尼犯戒,勒令归俗。”
多用于描述脱离宗教或隐居生活,如“他结束修行归俗,重新融入社会”。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4年。
来源:《同义词反义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
http://www.moe.gov.cn/jyb_sjzl/ziliao/A19/201001/t20100115_75604.html
注: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引用来源确保学术可靠性;现代用法示例贴合实际语境,兼顾规范性与实用性。
“归俗”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僧尼或出家的道士放弃宗教身份,恢复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即“还俗”。反义词为“离俗”(脱离世俗,出家修行)。
历史文献:
文学作品:
“归俗”强调从宗教或特定身份回归世俗,常见于历史、文学作品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引申义,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稗士稗小包竹避迹比及蔡女长肱橙红乘疑可间称喻冲管存政褡护打虎牢龙大吏打埋伏诞告吊纸迭绮蝶羽动刑翻披范张鸡黍奉附奉天负算妇子干脯甘馔工件关门大吉角回狡刻揭骄疾瘼惊神九节鞭谲誂聚骨扇恋栈不去螺蜯朦腾明察秋毫茗铛平济汽船然故陕甘神煞申诏诗俊絁裘逃杨讬赏为从文诌诌戊申録屋子犀灯然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