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吏的意思、大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吏的解释

[local governor in feudal China] 指大官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明史·海瑞传》

详细解释

(1).大臣;大官。《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諫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宋 苏洵 《上皇帝书》:“惟其大吏无所属,而莫为之长也,则课之所宜加。何者?其位尊,故课一人而其下皆可以整齐。”

(2).称独当一面的地方官。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 骆公 督 四川 ,凡 滇 、 黔 、 陕 、 甘 等省大吏之黜陟,及一切大政,朝廷必以諮之。”

(3).指部将。《孙子·地形》:“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懟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曹操 注:“大吏,小将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吏是汉语中的历史官职称谓,指古代朝廷或地方机构中品阶较高、职权较重的官员。该词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如《史记·周本纪》载“诸侯、大吏皆惧”,此处“大吏”指周王室的重要臣属。在明清时期,大吏多指巡抚、总督等封疆大吏,例如《清史稿》提到“江南大吏奏请治河”,即指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从构词法分析,“大”强调地位尊崇,“吏”指官吏,合称特指掌握实权的高级官员。其职权可涵盖军事、财政、司法等领域,如明代王世贞《弇州史料》称“边镇大吏掌兵权”。该词现代多用于历史语境,例如研究晚清变法的著作中常出现“地方大吏推动新政”的表述。

权威文献中,《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大臣;大官”,《辞源》释作“泛称职位高的官员”,《古代汉语词典》则注为“指独当一面的地方官”。三者的释义角度互补,共同勾勒出该词的核心语义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大吏”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大臣或中央高官
    指朝廷中地位显赫的官员,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大吏持禄取容”,即指身居高位却明哲保身的官员。

  2. 地方要员或封疆大吏
    指独当一面的地方长官,如明清时期的总督、巡抚。例如林则徐作为治黄大吏,负责地方治理;清代薛福成记载骆秉章任四川总督时,朝廷常咨询其意见,也属此类。

  3. 军事中的部将或小将
    在军事语境中,指次于主将的军官。《孙子·地形》提到“大吏怒而不服”,曹操注解为“小将”。

二、用法与示例

三、总结

“大吏”含义随语境变化,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判断。其核心指代权位较高的官员,既包括中央重臣,也涵盖地方实权派或军事将领。

别人正在浏览...

白带八遐变弄操蹈侧跌炊爨存孤皴劈點集啑喋动荡不安短兵耳闻目击法人财产权飞梯風風韻韻凤兆幅蒲腐生负托公廨田垢汙谷産好怀黑旋风徽望戟决机妙基线举哀考官嫠独六路六徵漏嘴懋能鸟俗氏陪话陪审皮綷谦厌轻侧青翰棹清味躯顔人生若寄三夷沙砾生刑沈默身谋夙分田扇土豹玩神晚唐韦布交文移蟹帘鞋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