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神逸的意思、神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神逸的解释

(1).谓文思活跃。《旧唐书·文苑传下·李翰》:“为文精密,用思苦涩。常从 阳翟 令 皇甫曾 求音乐,每思涸则奏乐,神逸则著文。”

(2).神奇超逸。 宋 苏轼 《画水记》:“ 唐 广明 中,处士 孙位 始出新意,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 张长史 草书頽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尾有 宣和 二篆书,与 赵 本又不同,而字画之神逸迥出诸家之上,或即 贾 刻原本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神逸(shén yì)是汉语中一个富有美学意蕴的复合词,常用来形容艺术作品、自然景物或人的精神气质超凡脱俗、飘逸灵动、不可捉摸的至高境界。其含义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1. 字源与结构义

    • 神:本义指传说中的天神,引申为玄妙难测、超越凡俗的智慧、力量或精神状态。《说文解字》释为“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在审美范畴中,“神”指超越形似、达到内在本质与生命活力的艺术境界。
    • 逸:本义为逃跑、失去,引申为超脱、闲适、不拘常格。《说文解字》释“逸”为“失也”,段玉裁注引申为“纵也”,指放纵、超绝。在艺术评论中,“逸”指不拘泥于法度、自然天成、自由洒脱的风格或气韵。
    • 合义:“神”强调内在精神与境界的超越性,“逸”强调外在表现的自由与超脱。二字结合,核心在于形容一种既蕴含深邃超凡的精神内涵,又展现出自由不羁、灵动洒脱风貌的状态。
  2. 核心释义(词典角度) 综合权威汉语词典释义,“神逸”主要指:

    • 精神超逸,不同凡俗:形容人的风度、气质或精神状态超凡脱俗,不落窠臼。例如《汉语大词典》释为:“谓文笔、神态等超逸脱俗。”
    • (艺术品)神韵飘逸,精妙入神:形容艺术作品(尤其是书画、诗文)气韵生动,意境高远,技法高超且不拘常法,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虽未单列“神逸”,但“神”有“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义项,“逸”有“超过一般”义项,组合即指向超凡脱俗、精妙绝伦。
  3. 文学与美学中的运用 “神逸”是中国传统美学,尤其是书画、诗文评论中的重要范畴:

    • 书画评论:常形容笔法灵动不拘,墨色淋漓,气韵贯通,意境超然物外,有“神采飞扬,逸趣横生”之感。被视为超越“能品”(技法娴熟)、“妙品”(精妙)、“神品”(出神入化)之上的更高境界“逸品”的核心特质之一。
    • 诗文评论:形容作品意境空灵悠远,语言自然天成,不事雕琢,情感真挚而超脱,给人以飘然世外、回味无穷之感。
    • 人物品藻:用于形容隐士、高僧或才情横溢之士的精神风貌,强调其不拘礼法、逍遥自在、智慧深邃的气质。

“神逸”一词,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超越性精神境界和自由艺术表达的推崇。它描述的是一种融合了内在精神(神)的深邃超凡与外在风貌(逸)的洒脱不羁、灵动自然的至高状态,广泛应用于对人的精神气质的赞美和对艺术品(尤其书画诗文)至高境界的评价。

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神逸”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1. 文思活跃
    指创作时思维敏捷、灵感充沛的状态。例如《旧唐书·李翰传》提到,李翰在“神逸”时能流畅著文。这种用法多用于形容文学创作或艺术构思的瞬间爆发力。

  2. 神奇超逸
    形容人或事物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或风格。如宋代苏轼评价唐代画家孙位的画作“尽水之变,号称神逸”,强调其艺术表现的独特与高妙。

二、详细解释

三、应用示例

“神逸”兼具动态(思维活跃)与静态(气质超然)的双重内涵,既可描述创作过程,也能赞美人物或艺术作品的神韵。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阿龙苞篚抱枝拾叶匾部标功材女传刻大概齐蛋糕短绠二婚郎犯罚犯上作乱法羊凤尾诏拊养高疎蛊心丧志还需昏昧嘉好谏路伎道解训脊令寄适鞫谳扛鼎拔山蝌斗鸟迹来哲连骑辽阳鹤礼赐凌压立子龙睛鹿头关门墙桃李弭节闵笑南裔黏虫蹑步齐镳并驱青奴擒捽裙屐攘拳山旮旯儿首富霜林踏歌田父枉纵碗泥微微了了文致物华天宝乌皮几相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