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nd] 派遣
听候差遣
(1).派遣。《魏书·于烈传》:“﹝ 咸阳王 禧 ﹞曾遣家僮传言於 烈 曰:‘须旧羽林、虎賁执仗山入,领军可为差遣。’”《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卫士,各立名簿。其三年以来征防差遣,仍定优劣为三第。”《红楼梦》第一一○回:“﹝ 凤姐 ﹞心里想道:‘这回老太太的事倒没有东府里的人多。’又将庄上的弄出几箇,也不敷差遣。”
(2). 宋 代官员被派充的实际职务。《宋史·职官志一》:“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敍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 司马光 《百官表总序》:“其所谓官者,乃古之爵也;所谓差遣者,乃古之官也;所谓职者,乃古之加官也。” 宋 苏轼 《与杨济甫书》:“久客都下,桂玉所迫,囊装并竭……惟日望一差遣出去耳。” 清 钱大昕 《答袁简斋书》:“差遣之名,惟 宋 时有之。 宋 时百官除授,有官、有职、有差遣。如 东坡 以学士知 定州 ,知州事,差遣也;端明殿学士,职也;朝奉郎,则官也。差遣罢而官职尚存,职落而官如故。”
(3).官府加派的劳役。 唐 陆贽 《蝗虫避正殿降免囚徒德音》:“除正税正役外,徵科差遣,并宜禁絶。”
差遣(chāi qiǎn)是现代汉语常用动词,指派遣、分派他人去完成某项任务或事务,强调上级对下级的指令性安排。以下从词典释义、用法及权威来源展开说明:
派遣委任
指指派人员前往特定地点执行任务。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差遣指“派人到外面去工作或办事”。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电子版(教育部官网)
使唤调派
含使令意味,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指令。
《汉语大词典》:差遣意为“分派外出办事;使唤”。
来源:汉语大词典网络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语法结构
语用色彩
具正式性,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隐含权力关系。古白话中亦常见,如:
《水浒传》第九回:“太尉差遣,不敢不来。”
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差遣”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本义为“分派差事”:
《说文解字·左部》:“差,贰也。遣,纵也。”
《康熙字典》:“差者,使也;遣者,发也。”
《同义词大词典》:差遣强调任务性,支使隐含轻贬义。
来源:商务印书馆国际辞书库
“根据上级差遣,工作组赴灾区协调救援。”(国务院公文范例)
冰心《往事》:“母亲差遣老仆进城采买。”
语料来源: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
差遣(拼音:chāi qiǎn)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在宋代官职体系中,“差遣”特指官员的实际职务,与“寄禄官”(虚衔)相区分。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宋代官制或词语演变,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词典来源。
捭阖纵横把箱变灭撑塞冲牀此家蹈践蹬跶遁路反常膨胀符台刚戾公仇公正廉洁咕隆鸿溟轰笑华达呢昏闇获麟台将来江神子监斋使者嚼味劫执旧勋诀别君子之交淡如水扣舷狂侠览闻辩见老娘家量杯路蹊没底坑梅童冥微南熏内入行长刨花普递蜻虰栖情杞天忧权富瑞福勺子渗沥市头婆石蟹受祸讨愧土灰违制无动于衷物化效实笑戏歇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