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宫閫”。1.犹言帝王后宫。《南史·后妃传论》:“ 文 宣 宫壼,无闻於丧德; 后主 嗣业,实败于椒房,既曰牝晨,亦唯家之索也。” 唐 张说 《颍川夫人陈氏碑》:“ 神龙 三年六月五日,北军作难, 西华 失守,骑入宫壼,兵缠御楼。”《元典章·诏令一·立皇后诏》:“圣哲造邦,始於宫壼,盖风化之原,人伦之本。” 清 薛福成 《书<汉书·外戚传>后九》:“若夫 王皇后 ,抱 平帝 之慼,痛 汉 室之亡,始终一节……洵足为 汉 二百年宫壼增光矣。”
2.借指后妃。 唐 颜真卿 《请复七圣谥号状》:“ 上元 中,政在宫壼,乱名改作,始建 神尧文武大圣 之号,盖非 高宗 之所获已。”《元史·成宗纪四》:“惟其末年,连岁寝疾,凡国家政事,内则决於宫壼,外则委於宰臣。”《明史·张昇传》:“贵戚 万喜 依凭宫壼,凶焰炽张。”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里仁篇》:“朝廷之政,既非其(天子、诸侯之子)所与闻;宫壼之閒有所失德,则正为嫌隙窥伺之府。”
“宫壸”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帝王的后宫或后妃。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帝王后宫
指皇帝居住的宫廷内院,尤其是后妃居住的区域。该词最早见于《南史·后妃传论》中的“文宣宫壸,无闻於丧德”。
借指后妃
在唐代文献中,如张说《颍川夫人陈氏碑》提到“骑入宫壸”,此处“宫壸”代指后妃群体。
历史文献中的用法
同义词扩展
“宫壸”与“宫閫”(宫闱)意义相近,均指帝王内廷,但后者更侧重地理范围,前者更倾向指代后妃身份。
字形与词源
“壸”(kǔn)本义为宫中小道,后衍生为宫廷内院的代称,与“壼”存在通假现象,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史书、碑文等正式文体,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常见于古典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文献和辞书释义,但因参考资料权威性较低,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典籍以验证细节。
《宫壼》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思是“宫殿中的储藏室”或“储放国家财宝的地方”。它是由“宀”和“贯”两个部首组成。
宫壼的首字部首是宀,代表是“宇宙宝座”。
宫壼的第二字部首是贯,代表是“串聚状物”。
宫壼一共有11个笔画。
宫壼最早是出自《尔雅》这本古代汉字字典。在古代,宫壼是用来储放国家财宝、珍宝的一个重要的宫殿建筑。
宫壼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宮壼”。
在古代,宫壼的写法有所变化。它曾经写作“宮廆”或者“宮廐”。
1. 你看到了宫壼中的国宝吗?
2. 这个宫壼保存了几百年的珍贵文物。
宫殿、宝藏、储物室、财宝
宝库、仓库、库房
普通殿堂、常人住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