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膏畴的意思、膏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膏畴的解释

肥美的田地。 明 何景明 《田园杂诗》之二:“膏畴矧丰蔚,积潦復凄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膏畴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与历史文献两方面解析。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膏”本指油脂,引申为肥沃、润泽,如《诗经·曹风》中“芃芃黍苗,阴雨膏之”;“畴”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耕治之田”,《古代汉语词典》进一步标注其特指整齐划分的良田。两字组合后,“膏畴”一词最早见于《全唐文》,形容土壤肥沃、阡陌分明的优质耕地。

从语义流变观察,宋代文献如《宋会要辑稿》用“膏畴沃野”描述江南农耕区,明代《农政全书》则强调其“田畴膏润,五谷蕃熟”的农业价值。清代考据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将“膏畴”与“瘠土”对举,凸显其土地肥沃的核心特征。现代语言学研究显示,该词多用于历史地理文献或文学作品,如《中国历史地图集》在标注古代农业区时沿用此概念。

当代权威辞书如《辞海》(第七版)将“膏畴”定义为“肥沃的田地”,引证《宋史·河渠志》中“开膏畴之利”的记载。需要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学术著作或特定地域的农史文献中。

网络扩展解释

“膏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肥沃的田地。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膏畴”读作gāo chóu(注音:ㄍㄠ ㄔㄡˊ),意为肥美的田地。其中“膏”指肥沃、丰饶,“畴”指田地或田间的界限,组合后强调土地的优质与丰产性。

  2. 词源与结构分析

    • “膏”:本义为油脂,引申为肥沃(如“膏壤”)。
    • “畴”:原指已耕作的田地,后泛指农田。
      两字结合后,强化了对田地肥沃属性的描述。
  3. 文学出处
    该词可见于明代诗人何景明的《田园杂诗》之二:“膏畴矧丰蔚,积潦復凄冽。”,诗句通过对比膏畴的丰茂与积水的凄冷,凸显土地的生产力。

  4. 综合说明
    “膏畴”属于书面语,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献或文学作品中,用于赞美农田的肥沃与丰饶。其近义词包括“膏壤”“沃野”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相关诗词背景,可参考《田园杂诗》等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顷白羽箭报告鞭痕财产权超轶绝尘宸枢重聚踹腿儿初供榱题村路歧大难不死淡汝浓抹刁钻古怪弟弟顶门火鼎足而立蠹政二乎茷茷犯风防樊感彻港湾鼓臂孤帏海鸥护落禁库噤舌锦裀妓师鸡子儿遽驿口面旷澹宽柔鳞爪留眎罗捕猛安米家山募款黏徽叛命拼购批文庆快遒忽日事钱沈阻愬苦竦桀体惜偎守问发县太爷夏籥写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