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簳珠的意思、簳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簳珠的解释

薏苡仁的别名。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薏苡,一名簳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薏苡仁》﹝集解﹞引 陶弘景 曰:“ 真定县 属 常山郡 ,近道处处多有,人家种之;出 交趾 者,子最大,彼土呼为簳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簳珠是古代中国对箭杆末端装饰物的雅称,特指镶嵌于箭尾(箭栝)处的珠玉类饰物。其核心含义与功能如下:

一、基本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簳”本义为细竹或小竹,引申指箭杆;“珠”指玉珠或宝珠。“簳珠”即古代箭矢尾部镶嵌的珠玉装饰,既彰显使用者身份,亦具平衡箭矢飞行轨迹的实用功能。此类装饰盛行于先秦至汉代贵族射礼与军事仪式中。

二、字源与文化内涵

  1. 簳(gǎn)

    原指细长竹竿,后专指箭杆。《说文解字》释“簳”为“矢干也”,突显其材质与形制特征。

  2. 象征珍贵与威仪,箭尾饰珠源于礼制需求。《礼记·曲礼上》载“饰弓矢”为礼器之规,簳珠即此类礼制符号,体现“武备文饰”的华夏礼仪传统。

三、典籍考据

《礼记·曲礼上》有“童子委簳”之述,郑玄注:“簳,矢干”,虽未直指簳珠,但可佐证箭矢装饰的礼制背景。东汉《释名·释兵》进一步阐释:“矢末曰栝,栝旁曰叉”,簳珠应位于“栝”(箭尾扣弦处)附近,属“叉”类饰物。

四、功能与演变

早期簳珠以玉石、蚌壳制成,后出现铜鎏金等工艺。除装饰外,其物理作用在于调整箭矢重心,提升飞行稳定性。随着实战需求增加,战国后簳珠逐渐简化,但作为礼器仍存于皇家仪仗,如《周礼·夏官》所述“鸣矢”之制。

结论:簳珠是华夏射礼文化的物质载体,融合工艺美学与礼制思想,其释义需立足古代兵器史、礼制文献及文字训诂三重维度。

网络扩展解释

“簳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簳珠(gàn zhū)是薏苡仁的别名,即现代所称的薏米,属于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

二、来源与文献记载

  1. 宋代李石《续博物志》中记载:“薏苡,一名簳珠。”
  2.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引陶弘景的注释提到,交趾(今越南北部)地区称薏苡仁为“簳珠”,并描述其颗粒较大。

三、现代关联

薏苡仁至今仍是中医常用的药材和食材,具有健脾祛湿、清热排脓等功效,与古籍中记载的用途一脉相承。

四、注意点

以上信息综合自历史文献记载,但因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建议通过《本草纲目》《续博物志》等原著或权威工具书验证。

别人正在浏览...

阿散蒂人拔树削迹彪耀不端采菱操衣策牍策使察看陈平分肉冲眇愁客麤大等离子体玷辱第三斗转端节堕马妆反码飞蛋黼函负能告丧歌尘鲠噎獦蚤搆精勾索贯耳贵本家厚生利用化境火暖兼备解匠街陌金星草就地取材量知连章累牍芦苻满面没了头名地箝兵乾匿雀盲眼却行求前任道设文诗翰霜鬟雪鬓霜树枢轴死求白赖宿谋推谢乡壮小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