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之如饴的意思、甘之如饴的详细解释
甘之如饴的解释
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词语分解
- 甘的解释 甘 ā 甜,味道好:甘甜。甘苦。甘冽。甘落。甘之如饴。同甘共苦。甘旨(美味的食物)。 美好:甘雨(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甘霖。 自愿,乐意:甘愿。甘拜下风。 姓。 苦 笔画数:; 部首:甘; 笔顺
- 饴的解释 饴 (飴) í 用麦芽制成的糖浆,糖稀:饴糖。甘之如饴。 某种糖果:高粱饴。 古同“贻”,赠送。 笔画数:; 部首:饣;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甘之如饴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把承受艰难困苦或做出牺牲视为甘甜美好的事情,比喻人为了理想、责任或所爱之人,心甘情愿地承受辛苦或付出代价,并以此为乐。
以下是该成语的详细解析:
-
字面与引申义:
- 字面义: “甘”指甘甜、甜美;“之”是代词,指代承受的事物;“如”意为如同;“饴”指麦芽糖浆,一种古代常见的甜味剂。字面意思是“感到它像麦芽糖那样甜”。
- 引申义/比喻义: 引申为乐于承受艰难困苦、痛苦磨难或巨大付出。即使面对本应痛苦或不情愿的事情,当事人却以积极、乐观甚至享受的心态去接受和承担,将其视为一种甜蜜的负担或值得的付出。
-
出处与典故:
- 该成语的意蕴源远流长,其精神可追溯至《诗经·邶风·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意思是“谁说苦菜苦?我觉得它甜如荠菜。”体现了以苦为甘的态度。
- 明确包含“甘之如饴”表述的典故,常与宋代文天祥有关。他在《正气歌》的序言中描述自己在恶劣的牢狱环境中,因秉持正气而能坦然面对各种折磨,将苦难视作“甘如饴”。这成为体现该成语精神的著名例证。
-
用法与语境:
- 通常作谓语、宾语。
- 用于形容人主动选择或坦然接受辛苦、劳累、牺牲、风险等,并从中感受到价值或满足感。
- 常见搭配: 常与“虽苦”、“虽累”、“虽险”等连用,形成转折,强调主观感受与客观情况的对比。例如:“工作虽然辛苦,但他甘之如饴。”
- 褒义色彩: 该成语带有明显的褒义,强调一种崇高的奉献精神、坚韧的意志力或深厚的热爱。
-
示例:
- 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他日夜操劳,却甘之如饴。
- 科研工作者常年埋头实验室,甘之如饴,只为探索未知。
- 运动员们忍受着高强度的训练,甘之如饴,只为在赛场上为国争光。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对“甘之如饴”有明确释义,指出其比喻“乐于承担艰苦的事情”。 (纸质权威辞书)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提供标准释义:“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权威规范辞书)
- 汉典网 (www.zdic.net): 收录该词条,提供详细解释、出处举例及用法说明。
- 国学大师网 (www.guoxuedashi.com): 可查询到包含“甘之如饴”的古代文献用例,如文天祥《正气歌》序的相关内容。
- 《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对成语的出处、演变和用法有更详尽的解析。 (纸质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甘之如饴”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拼音与字形
拼音为gān zhī rú yí,其中“饴”指麦芽糖浆,注意字形与“怡”“贻”等字区分。
2. 释义
比喻甘愿承受艰难、痛苦,并感到像糖一样甜。多用于形容对辛苦或逆境的态度,强调心甘情愿、毫无怨言。
3. 出处
- 最早可追溯至《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郑玄注解为苦菜虽性苦,却甘甜如饴。
- 宋代真德秀在《送周天骥序》中明确使用:“不幸而贱贫,甘之如饴蜜”,使该成语定型。
4. 用法与例句
- 语法:主谓式,多作谓语、宾语。
- 例句:
- “在别人眼里这种职业甚苦,他却甘之如饴。”
- “我孤寂地生活着,年轻时痛苦万分,成熟之年却甘之如饴。”
5.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甘心情愿、何乐不为、甘心如荠。
- 反义词:苦不堪言、悔之无及、欲罢不能。
6. 英文翻译
可译为“enjoy something bitter as if it were malt sugar” 或“be content in adversity”。
该成语通过比喻糖的甘甜,强调对逆境的积极接纳态度,常见于文学或口语中表达奉献、坚持等主题。具体用法需结合语境,避免与单纯描述“甜蜜”的词汇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白虵扁卢笔立襞染长离扯气畴垄初名赐帛催粮大蜡当当响刀室二价发蒙解缚風起雲布跗萼敷纶宫点宫观过意不去恢迂混厕谫然监作君圣臣贤居起抗性口服遴啬礼义龙乡门下士辟面拼合千牛刀轻吞慢吐辱贱沈湮石碉侍赖收发室送殓酸子气倘若瘫软亭皋渟渊罔极违乱未偶婺女乡书难寄香韵蟏蛸消缩啸咤偕老闟耳洗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