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幅员的意思、幅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幅员的解释

[the area of a country's territory;the size of a country] 广狭叫幅,周围叫员。疆域有广狭及四至,所以称疆域为幅员。员,或作圆

详细解释

(1).指疆域。广狭称幅,周围称员。 唐 柳宗元 《贞符》:“ 濮沿 於北, 祝栗 於南,幅员西东,祇一乃心。”《旧唐书·张茂宗传》:“幅员千里,自 长安 至 陇 右,置士马坊,为会计都领。”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我国家之幅员,十大於彼。”

(2).引申为范围。 唐 柳宗元 《石渠记》:“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朱自清 《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 中国 小说戏剧发达得很晚, 宋 以前得称为纯文学的只有诗歌,幅员未免过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幅员"是汉语中表述国家领土范围的专有名词,由"幅"与"员"两个单字构成复合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幅"原指布帛的宽度,《说文解字》记载"幅,布帛广也",引申为疆域的东西距离;"员"通"圆",取圆周之意,喻指疆域的周边长度,二者组合后特指"领土面积",即"疆域广狭称幅,周围称员"。

在中国古代地理文献中,"幅员"常与具体数值连用,如《元史·地理志》记载"元之幅员,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描述国家的空间规模,例如《辞海》(第七版)将其定义为"领土面积,广狭称幅,周围称员",强调其作为衡量国家地理规模的双维度指标特性。

《汉语大词典》指出该词的构词法属于并列式合成词,源自《诗经·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的"敷"字通假演变,经汉代郑玄笺注发展为固定搭配。现代政区地理学中,"幅员"常与"辽阔""广袤"等形容词搭配,构成"幅员辽阔"的经典表达,用以突显国家的空间体量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幅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ú yuán,用于描述国家疆域的面积和范围。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2.适用范围

3.词源与历史用例

4.常见搭配与例句

5.易混淆点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历史演变或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贞符》《旧唐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爱流败亡鳖拗不尔残露钗鸾赤栏桥抽搦淳深撺拳拢袖戴圆履方抵虚独絶舵盘独説二龚反败为胜凤凰诏纷惑耿晶晶官名龟虎诡激捡破烂畸态九符酒石酸忌制厥弛刊行魁荐雷泉烈操灵鹫黎彦龙銮懋昭米盐博辩能事毕矣屏镜青锋剑清倌人秋夜热辣融解柔茂茹斋山意设客胜缘首身缩气誊抄题疏土僧晩夏遐迩著闻香辅湘剧香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