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roduce] 介绍;为人居间引见
(设立朝花社)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介绍。古代宾主之间传话的人称介。古礼,宾至,须介传话,介不止一人,相继传辞,故称绍介。引申为引进。《战国策·赵策三》:“东国有 鲁连先生 ,其人在此, 胜 ( 赵胜 )请为绍介而见之於将军。” 宋 苏轼 《物不可以苟合论》:“足非不能行也,而待摈相之詔;口非不能言也,而待绍介之传命。”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这几天 上海 有一种小报,说 郑振铎 将开什么社,绍介 俄国 文学。”
"绍介"是汉语中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动词,表示通过中间人引荐或传递信息,其释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词源本义 "绍介"属同义复词结构,读作shào jiè。其中"绍"指接续、承继,《说文解字》释为"继也";"介"取媒介之意,《玉篇》注为"媒也"。二字组合后形成"通过媒介进行连接"的核心语义1。
权威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介绍;引荐",强调在双方间的媒介作用。《汉语大词典》补充其古义为"承继中介",现代多用于正式场合的人际引荐2。
语境应用 在战国策·赵策三》中已有"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的用例,现代常见于公文、礼仪场合。相较于"介绍",更具庄重色彩,如"绍介信函""绍介新著"等用法,常见于学术著作的前言与出版说明3。
语义辨析 汉典网(www.zdic.net)特别指出该词的语体特殊性:虽与"介绍"同义,但多用于需要突显正式性、礼节性的交际场景,常见于外交文书、学术交流等专业领域4。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及汉典网学术资源,具体页面链接因平台规则未作展示)
“绍介”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绍介”是动词,意为“介绍”或“引见”,指通过沟通使双方建立联系或了解某事物。例如鲁迅曾提到“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其用法与“介绍”相同,但更偏书面化,常见于正式或文学语境()。
该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胜请为绍介”,意为居间引荐()。其构词由“绍”(接续)和“介”(中介)组合而成,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礼仪与沟通的重视()。
现代汉语中“绍介”使用频率较低,多被“介绍”替代,但仍保留在特定语境中,如学术著作、历史文献或强调古典韵味的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
悖暴冰炭不同炉宾辟鼻须博闻强识逋积呈臆揣摹吹角楚挽代拆代行钓船动息俄景返锦朏晨分光刚格干居庚偿个体经济怪秘逛膀子瞽旷海查磺基挥墨讲益较争惊世骇俗跬步千里馈饩老躄劳动保险莲唱量杯亮钟廉隅细谨列序丽木疠疫论证马捉老鼠媚眼摩伽罗跑风捧靴屏风贫细樵汉欺慢器实齐司封诗府收维松床同德协力铜山金穴屯守香消玉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