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诏书。 唐 刘禹锡 《酬严给事贺加五品兼简同制水部李郎中》:“九天雨露传青詔,八舍郎官换緑衣。”参见“ 青纸 ”。
“青诏”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青诏”指代诏书,特指古代用青色纸张或特定材质书写的官方文书。这一名称来源于书写材料的颜色或形制特征,例如唐代文献中提到的“青纸”可能与此相关。
文学用例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酬严给事贺加五品兼简同制水部李郎中》中写道:“九天雨露传青诏,八舍郎官换緑衣。” 此处“青诏”象征皇帝颁布的恩诏,与“緑衣”(官员服饰)形成对仗,体现皇权的庄重与官员身份的变化。
关联考据
部分文献指出,“青诏”与“青纸”存在关联。古代重要文书可能采用青色纸张以示等级,但具体形制需结合历史典章制度进一步考证。
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多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历史文献解读场景。
青诏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清晰、明白的命令或诏书。
青诏的部首是靑,拆分后是青和诏。青的部首是靑,它是草木初生的颜色。诏的部首是讠,意为言语。青诏共有12画。
青诏最早出现于《汉书·高帝本纪》:“有诏王诸侯,案决封国郡县。”这里的“诏”即指诏书、命令。繁体字“青詔”也可以看到。
在古代,青诏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说文解字》中将“青诏”写作“靑诏”,并说明“靑,明也”。这显示了古时对于“青诏”的理解。
1. 皇上下了一道青诏,要求朝廷官员加强反腐败工作。
2. 老师的一番青诏让学生们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青诏可以组成其他词汇,例如:青花、青山、诏令等。
近义词:明令、谕旨。
反义词:灰诏、暗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