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的意思、包世臣的詳細解釋
包世臣的解釋
(1775-1855)清代學者、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字慎伯,號倦翁,泾縣(今屬安徽)人。嘉慶舉人。官新喻知縣。講求經世緻用之學,對政治腐敗亦多所抨擊。工書,提倡北碑,著《藝舟雙楫》闡述其觀點。
詞語分解
- 包的解釋 包 ā 用紙、布或其他薄片把東西裹起來:包裝。包餃子。 包好了的東西:郵包。背(坕 )包。 裝東西的袋:書包。皮包。 容納在内,總括在一起:包括。包舉(總括)。包容。包涵。包羅萬象。無所不包。 總攬,
- 世臣的解釋 曆代有功勳的舊臣。《孟子·梁惠王下》:“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 孫奭 疏:“世臣,累世修德之舊臣也。”《禮記·曲禮下》:“大夫不名世臣、姪娣。” 鄭玄 注:“世臣,父時老臣。”
網絡擴展解釋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號倦翁、小倦遊閣外史,安徽泾縣人,清代學者、書法家及書學理論家。以下是關于他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身份背景:北宋名臣包拯第二十九世孫,嘉慶二十年(1815年)舉人,曾任江西新喻知縣,後因被彈劾去職。
- 别稱:因泾縣古稱“安吳”,故世稱“包安吳”。
二、學術與藝術成就
-
書法貢獻
提倡北碑書法,強調碑學的重要性,著有《藝舟雙楫》,系統闡述書法理論,推動清代書風變革。其書法融合古人筆法,形成獨特“包體”。
-
經世緻用之學
關注社會實際問題,研究領域涵蓋農政、漕運、貨币、軍事等,主張改革以應對政治腐敗。曾提出多項經濟與民生政策建議,如水利、鹽務改良等。
三、曆史評價
- 社會影響:雖官職低微,但以學識淵博和批判時政聞名,被視為清代中後期重要的思想啟蒙者。
- 文學與教育:工詩文,培養出吳熙載等名家,晚年緻力于教育與著述。
四、著作與思想
- 代表作為《藝舟雙楫》,分論文、論書兩部分,後者尤為書法界推崇。
- 主張“以碑入帖”,強調書法需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若需進一步了解其作品或思想細節,可查閱《藝舟雙楫》及相關清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包世臣》這個詞是指曆史上的包拯,他是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官員和法學家。下面給出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包(手)、世(一二三丶)、臣(臣)
筆畫:包(5畫)、世(4畫)、臣(7畫)
來源:《包世臣》是指包拯這個曆史人物的名字。
繁體:沒有繁體字對應于《包世臣》這個詞。
古時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包世臣》的部首和筆畫與現代相同,沒有變化。
例句:《包世臣與狄青》是一部描寫包拯和狄青的曆史小說。
組詞:包拯、包公、包子、世界、臣民等。
近義詞:官員、宰相、大臣、賢士等。
反義詞:反叛者、叛徒、奸臣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