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包世臣的意思、包世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包世臣的解釋

(1775-1855)清代學者、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字慎伯,號倦翁,泾縣(今屬安徽)人。嘉慶舉人。官新喻知縣。講求經世緻用之學,對政治腐敗亦多所抨擊。工書,提倡北碑,著《藝舟雙楫》闡述其觀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包世臣(1775年-1855年),清代著名學者、書法理論家、經世緻用思想家。其名字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從以下核心維度闡釋:


一、人物身份定義

包世臣,字慎伯,號倦翁、小倦遊閣外史,安徽泾縣人。清代嘉慶、道光年間重要學者,以布衣身份關注國計民生,精研農政、漕運、鹽務、河工、兵法等實務,主張改革弊政,是清代經世緻用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學術貢獻與核心思想

  1. 書法理論革新

    所著《藝舟雙楫》提出“北碑南帖”論,推崇碑學,主張“篆隸遺法,存于北碑”,深刻影響了清代書法從帖學向碑學的轉向。其理論體系強調筆法、章法與氣韻的統一,被奉為碑學理論奠基之作。

  2. 經世緻用思想

    在《安吳四種》中系統闡述改革主張,批判吏治腐敗,倡導“重農恤商”,提出漕運改海運、鹽政市場化等具體方案,對晚清洋務運動及近代改革思潮有啟蒙意義。


三、曆史評價與權威定位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清代人物卷
  2. 《中國書法理論史》(江蘇教育出版社)
  3. 《清代經世思潮研究》(中華書局)
  4. 《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號倦翁、小倦遊閣外史,安徽泾縣人,清代學者、書法家及書學理論家。以下是關于他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二、學術與藝術成就

  1. 書法貢獻
    提倡北碑書法,強調碑學的重要性,著有《藝舟雙楫》,系統闡述書法理論,推動清代書風變革。其書法融合古人筆法,形成獨特“包體”。

  2. 經世緻用之學
    關注社會實際問題,研究領域涵蓋農政、漕運、貨币、軍事等,主張改革以應對政治腐敗。曾提出多項經濟與民生政策建議,如水利、鹽務改良等。

三、曆史評價

四、著作與思想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若需進一步了解其作品或思想細節,可查閱《藝舟雙楫》及相關清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期生别録掣掣塵慮赤生椿歲骀骀代追刁頭抵突垛募而今爾來鳳念根皮,根被匦函閨槖古律好運虹蜺閣煥赫魂牌嘉課江河見金監軍皎亮剿饷結驷連騎機件矜煉隽婉開業寬銀幕電影魁長令俜留都溜光罄盡門捷列夫判斷句碰櫃酒屏畏切用任罷人驗傷憤尚古子神祜識習首次水精鹽説中四端隨時隨地特郎當騰雲脫羁巫術小鱗歇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