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膏油的意思、膏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膏油的解釋

(1).油脂;燈油。《三國志·吳志·周瑜傳》:“乃取蒙衝鬭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唐 韓愈 《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宋史·汪應辰傳》:“家貧無膏油,每拾薪蘇以繼晷。”

(2).特指為子弟延師請益之費。 清 劉大櫆 《胡母謝太孺人傳》:“且極力延師以課子,膏油脩脯,敬禮有加焉。”

(3).比喻滋潤作物的雨水。 唐 韓愈 《雙鳥詩》:“雷公告天公,百物須膏油。” 宋 蘇轍 《庭中種花》詩:“春雨散膏油,朝暾發萌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膏油”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根據語境判斷。以下是其常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油脂或燈油
    指用于照明或潤滑的油脂,常見于古籍。例如:

    • 《三國志》記載周瑜用“膏油”灌入戰船,作為火攻材料。
    • 韓愈《進學解》中“焚膏油以繼晷”,形容夜以繼日地學習工作。
  2. 教育相關費用
    特指古代為子弟聘請老師的費用。如清代文獻提到“膏油脩脯”,指支付給教師的酬金和禮節性費用。

  3. 比喻滋潤作物的雨水
    唐代韓愈詩句“百物須膏油”,以膏油喻指促進農作物生長的雨水。

二、現代與特殊用法

  1. 機械潤滑
    現代指在機械部件(如軸承)添加潤滑油,如“膏車”即給車軸塗油。

  2. 文化習俗
    在以色列、埃及等地,膏油用于沐浴後護膚或歡迎客人,如《聖經》中“膏油澆頭”的禮儀。

三、其他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現代釋義及文化背景,具體使用需結合上下文。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進學解》等原文或文化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膏油

膏油,是一個常用的詞彙,通常用來描述一種類似膏狀或油狀的物質。它可以指潤膚膏、面霜、護發油等具有滋潤作用的化妝品,也可以指食用的動植物油脂。

拆分部首和筆畫

膏油的拆分部首是⺼和油,它們分别表示肉類(或身體部位)和油脂的意義。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膏字的總筆畫數為15,油字的總筆畫數為8。

來源

膏油的形成源自古代食物加工和美容保養的需求。古人發現可以用動植物油脂進行烹饪、藥物制劑、肌膚滋潤等用途,并将這些油脂物質統稱為膏油。

繁體

在繁體字中,膏字保留了其原有的字形,油字的字形在「油」的上方加了一個「㇒」,表示油滴的意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膏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下方多了一個表示油滴的象形字「嘔」,強調了油的特性。

例句

1. 她使用了一些滋潤膏油來保持皮膚的水嫩。

2. 廚師們在烹饪中常常使用各種膏油,使菜肴更加美味可口。

3. 這瓶護發油含有豐富的膏油成分,可以修複受損的發絲。

組詞

膏藥、膏方、膏狀、油脂、油炸、油狀等。

近義詞

油膏、軟膏、脂油。

反義詞

水。水與膏油正好相反,它指的是液體狀态的物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