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槁箨的意思、槁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槁箨的解释

干枯的笋壳。 明 陈子龙 《应本序》:“然未有如近世之踳駮淫滥,言不顾行者,汗牛之文,同於槁籜,识者悼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槁箨(gǎo tu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意象的复合词,由"槁"与"箨"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槁"本义指草木失水干枯的状态,如《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中的用法;"箨"则特指竹类植物生长过程中脱落的外皮,即笋壳,《说文解字》释为"竹皮也"。

在构词法层面,"槁箨"属于偏正结构,以"槁"这一形容词性语素修饰"箨"这一名词性语素,完整释义为"干枯脱落的竹皮"。该词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如清代王夫之《薑斋诗话》中"如蛰虫苏槁箨而莫知所屈伸"的比喻,形象描绘竹皮枯落后蛰虫活动的场景。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现代汉语词典》将"槁箨"归类为书面语词汇,多用于诗文创作或学术论述。其文化意象承载着中国传统文人对自然物候的观察,如宋代林景熙《蜃说》中"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列如槁箨",通过枯竹皮排列的视觉特征构建诗意画面。

该词的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系统的具象思维特征。现代汉语使用中,"槁箨"仍保留其原始语义,常见于植物学文献描述竹类生长周期,或文学创作中作为季节变迁的象征符号。在《中国竹类植物志》等专业著作中,常以该词指代竹类植物自然代谢过程中脱落的老化表皮组织。

网络扩展解释

“槁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ǎo tuò,由“槁”和“箨”二字组成,具体解释如下:

  1. 字词分解

    • 槁:意为“枯干”,如《庄子》中“槁项黄馘”形容枯瘦的脖颈,引申为干枯、憔悴的状态。
    • 箨:指竹笋的皮,即笋壳。两字组合后,“槁箨”特指干枯脱落的笋壳,常见于描述自然现象或文学意象。
  2. 用法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古典文学中,例如描述竹林间自然更替的场景,或借喻事物衰败的状态。如“槁箨随风落”既写实又含诗意。

  3. 相关词汇
    类似结构的词还有“槁枲”(干枯的麻秆)、“槁木”(枯树)等,均以“槁”为核心表达干枯之意。

若需进一步了解“槁”的其他引申义(如形容憔悴、死亡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白玉微瑕半身比里并州器捕机阊阖侈慢辞诰词价惮色笃习恩威并重二百五栭楶風木之悲佛谛干红广乐瑰质害发黄癣会规家牒假马尖笔肩窝荆璧空宫恐遭物议口信狂逸儖儳醴辞吏政挛踠麻履眇质南熏北鄙盘桃盘膝扑剪岐趋鹙子衣熔古铸今飒飒山陬海噬守朴束隘水衣摅吐太爷胎衣剔挑王昭君韦笥五漏无委晓魄虓然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