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槁箨的意思、槁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槁箨的解釋

幹枯的筍殼。 明 陳子龍 《應本序》:“然未有如近世之踳駮淫濫,言不顧行者,汗牛之文,同於槁籜,識者悼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槁箨”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ǎo tuò,由“槁”和“箨”二字組成,具體解釋如下:

  1. 字詞分解

    • 槁:意為“枯幹”,如《莊子》中“槁項黃馘”形容枯瘦的脖頸,引申為幹枯、憔悴的狀态。
    • 箨:指竹筍的皮,即筍殼。兩字組合後,“槁箨”特指幹枯脫落的筍殼,常見于描述自然現象或文學意象。
  2.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古典文學中,例如描述竹林間自然更替的場景,或借喻事物衰敗的狀态。如“槁箨隨風落”既寫實又含詩意。

  3. 相關詞彙
    類似結構的詞還有“槁枲”(幹枯的麻稈)、“槁木”(枯樹)等,均以“槁”為核心表達幹枯之意。

若需進一步了解“槁”的其他引申義(如形容憔悴、死亡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槁箨,是一個漢字詞。該詞主要有兩個意思,一是指竹子幹枯敗落的竿葉,二是指人衰老不堪的模樣。下面我來為您介紹一下槁箨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槁箨的拆分部首為木(mù)和⺮(zhú),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的本義是指竹子的幹失的竿葉,後來引申為形容事物的衰老和腐朽。槁箨的繁體字和簡體字寫法都是「槁箨」。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槁箨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總體來說,古時的槁箨與現代的寫法相似,采用了木和⺮兩個部首,形狀也比較相近。 以下是關于槁箨的例句: 1. 竹子幹枯的竿葉在風中發出嘎嘎的聲音。 2. 他長時間熬夜工作,顯得槁箨不堪。 3. 這座古老的廟宇已經槁箨一片,需要修繕。 槁箨的組詞有:槁箨葉、槁箨茶、槁箨枝等。它與槁木、腐朽等詞是近義詞,而與欣欣向榮、充滿活力等詞則是反義詞。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