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槁箨的意思、槁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槁箨的解釋

幹枯的筍殼。 明 陳子龍 《應本序》:“然未有如近世之踳駮淫濫,言不顧行者,汗牛之文,同於槁籜,識者悼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槁箨(gǎo tu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意象的複合詞,由"槁"與"箨"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槁"本義指草木失水幹枯的狀态,如《荀子·勸學》"雖有槁暴,不複挺者"中的用法;"箨"則特指竹類植物生長過程中脫落的外皮,即筍殼,《說文解字》釋為"竹皮也"。

在構詞法層面,"槁箨"屬于偏正結構,以"槁"這一形容詞性語素修飾"箨"這一名詞性語素,完整釋義為"幹枯脫落的竹皮"。該詞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中,如清代王夫之《薑齋詩話》中"如蟄蟲蘇槁箨而莫知所屈伸"的比喻,形象描繪竹皮枯落後蟄蟲活動的場景。

從語用學角度分析,《現代漢語詞典》将"槁箨"歸類為書面語詞彙,多用于詩文創作或學術論述。其文化意象承載着中國傳統文人對自然物候的觀察,如宋代林景熙《蜃說》中"第見滄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聯如疊巘,列如槁箨",通過枯竹皮排列的視覺特征構建詩意畫面。

該詞的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系統的具象思維特征。現代漢語使用中,"槁箨"仍保留其原始語義,常見于植物學文獻描述竹類生長周期,或文學創作中作為季節變遷的象征符號。在《中國竹類植物志》等專業著作中,常以該詞指代竹類植物自然代謝過程中脫落的老化表皮組織。

網絡擴展解釋

“槁箨”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ǎo tuò,由“槁”和“箨”二字組成,具體解釋如下:

  1. 字詞分解

    • 槁:意為“枯幹”,如《莊子》中“槁項黃馘”形容枯瘦的脖頸,引申為幹枯、憔悴的狀态。
    • 箨:指竹筍的皮,即筍殼。兩字組合後,“槁箨”特指幹枯脫落的筍殼,常見于描述自然現象或文學意象。
  2.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古典文學中,例如描述竹林間自然更替的場景,或借喻事物衰敗的狀态。如“槁箨隨風落”既寫實又含詩意。

  3. 相關詞彙
    類似結構的詞還有“槁枲”(幹枯的麻稈)、“槁木”(枯樹)等,均以“槁”為核心表達幹枯之意。

若需進一步了解“槁”的其他引申義(如形容憔悴、死亡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谙識霸代日白牒百二子寶玩坌勃博學多才慚腼虿芒産假棰辔觸豸躭味膽小如鼷荅焉對外間接投資富窟共性冠辭軌伍故約戶侍肩隨績謀荊飛境土進口詞舉賢任能庫希特人拉運連根帶梢廪庫美實篾簟偶數骈聯平價平逵平展展披沙僻左強勁潛濟起功輕勻七棄七星泉薮熱風儒庠黍谷水壩擡手委遠沃醊無涯之戚孝友小棹下同寫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