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缟袂的意思、缟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缟袂的解释

白衣。亦借喻白色花卉。 宋 苏轼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诗》之一:“月黑林间逢縞袂, 霸陵 醉尉误谁何。” 明 高启 《幻住精舍寻梅》诗:“关山梦别今五年,縞袂谁家月中见。” 清 赵翼 《种梅图》诗:“公子裼裘来,美人縞袂迎。”《红楼梦》第三七回:“月窟仙人缝縞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缟袂”为汉语古典文学中的意象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分解、文学用例及文化象征三方面阐释:

一、字义分解 “缟”指未经染色的白色生绢,《说文解字》释为“鲜色也”,段玉裁注“缟即今之白生绢”(《说文解字注》);“袂”即衣袖,《礼记·深衣》郑玄注“袂,袖也”(《礼记正义》)。二者合称“缟袂”,字面意为白色丝绢制成的衣袖,后引申代指素白衣衫。

二、文学意象

  1. 清冷孤高之喻

    唐宋诗词常以“缟袂”喻仙人或隐士,如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月黑林间逢缟袂,霸陵醉尉误谁何”(《全宋诗》),借白衣意象烘托梅花超尘绝俗之姿。

  2. 哀婉象征

    《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吟》“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虽未直用“缟袂”,但其“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意境与缟袂意象相通(《红楼梦》程乙本)。

三、文化象征 古代服饰制度中,白色多用于丧服或素服,《新唐书·车服志》载“白纱中单,缟带,素韠”,缟袂成为守孝或清贫文人的典型装束(《中国服饰文化史》)。道教文化亦将缟衣视为仙家服饰,《云笈七签》称“玉女皆衣玄绡之衣,乘白鹿游于云间”(《道藏要籍选刊》)。

网络扩展解释

“缟袂”是一个古典文学中常用的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内容解析:

一、基本释义

“缟袂”读作gǎo mèi,字面意为“白色的衣袖”,常引申为以下两种含义:

  1. 白衣:指代白色的衣服,如素雅的服饰。
  2. 白色花卉的借喻:多用于形容梅花等白色花朵,取其高洁、素净的意象。

二、字义分解


三、文学引用

该词常见于诗词中,例如:

  1. 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诗》:“月黑林间逢縞袂”,以“縞袂”暗喻月下白梅的清冷姿态。
  2. 《红楼梦》第三七回:“月窟仙人缝縞袂”,借白衣仙人的意象烘托秋夜寂寥。
  3. 明代高启《幻住精舍寻梅》:“縞袂谁家月中见”,以白衣喻梅花,强化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四、应用与总结

“缟袂”多用于诗词或古典文学创作,通过白绢、衣袖等意象,营造素雅、清冷的意境。其核心特点是以物喻色,兼具视觉美感和象征意义,适合描写白色花卉(如梅、梨)或素衣人物(如隐士、仙子)。

别人正在浏览...

爱惠闇秽白发青衫白菌辨反不迹不守恒不相得超趠成结吃喝齿及齿录短世惰侈发石風吟纷员腐窳告奋勇贡诗鼓词滚转古田会议画蜡悔之无及昏曀火畜活火山件头疾殃陋体谬恶慕贤猱狞懦小剽便平抑强杀缺讹人情冷暖善治善能哨笛生米熟饭殊涂同致四近思想性缩语诉讼法团旗腿花宛气顽滞五古无价之宝物以群分下次人等小床小天使宵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