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掘他人埋藏之物。谓得意外之财。《淮南子·人间训》:“夫再实之木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高诱 注:“谓发冢得伏藏,无功受财。” 翟灏 《通俗编·货财》引《采兰杂志》:“ 吴 俗迁居,预作米饭,下置猪臟共煮之。及进宅,使婢以箸掘之,名曰掘藏。临掘向灶祝曰:‘自入是宅,大小维康;掘藏致富,福禄无疆。’”
根据多个权威来源,“掘藏”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文化引申 2. 民俗仪式:古代吴地(今江浙地区)迁居习俗中,会将米饭与猪臟共煮后由婢女用筷子掘取,并念诵祝词“掘藏致富,福禄无疆”,以此祈求新居吉祥。
三、方言运用 3. 现代方言:在浙江云和县方言中,发音为“jue shong(均为二声)”,形容因突发事件产生的过度兴奋状态,带有贬义色彩,常用于调侃对方得意忘形之态。
四、注意事项
建议具体使用时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词义侧重,更多古籍用例可查阅《通俗编》《采兰杂志》等文献原文。
掘藏是一个中文词语,意思是挖掘藏匿着的东西或寻找隐藏的财富。这个词可以引申为发掘、寻找或探索新的人才、资源或知识。
掘字由扌(手部偏旁)和隽(音节)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手部偏旁,而隽是掘的本字,表示声音。掘字的笔画数为12画。
掘字最早可追溯到《说文解字》,出自西汉时期。字形源于人手拿着工具挖掘地下的形象。在繁体字中,掘字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掘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最早的写法是“角”加上“言”,表示挖掘出藏匿的东西。后来逐渐加入了手部偏旁,形成了掘字的现代写法。
1. 他们深入山洞,掘藏古代文物。
2. 这个考古团队不断探索,希望能发现更多未知的文明。
组词:掘地、掘金、蛛丝马迹。
近义词:挖掘、发掘、寻找。
反义词:埋藏、隐藏、掩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