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柄国的意思、柄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柄国的解释

[hold state power] 执掌朝政

详细解释

执掌国政。《新唐书·东夷传·新罗》:“是岁, 真平 死,无子,立女 善德 为王,大臣 乙祭 柄国。”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至庚申岁, 吴丞相 柄国,始以外祠斥焉。” 明 文徵明 《南京太常寺卿嘉禾吕公行状》:“ 天顺 初,京师不雨,彗星犯牵牛。时 文懿 柄国,颇以为忧。”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和珅 柄国时,其家奴多乘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柄国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复合词,由"柄"与"国"组合构成。"柄"本指器物把手,《说文解字》释为"柯也",引申为权柄、执掌之义;"国"指国家政权。《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执掌国政"(据《汉语大词典》),特指对国家政权的实际控制。该词常见于史书典籍,如《明史·奸臣传》载严嵩"柄国二十年,浊乱朝政",即用此义指代长期掌控朝政的行为。

从构词法分析,"柄国"属于动宾式合成词,与"执政""当国"等词构成近义关系,但更强调对国家核心权力的掌控力度。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政论性文本,如钱穆《国史大纲》评述唐代宦官"柄国弄权,遂成痼疾"(据《国史大纲》),延续了该词的古典语境。其语义色彩偏中性,具体褒贬需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

网络扩展解释

“柄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执掌国家政权或掌握统治权,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用法

三、延伸用法

四、现代适用性

该词现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日常语境中已被“执政”“掌权”等现代词汇替代,但在分析古代政治结构时仍具精准性。

注:如需具体历史案例或语义演变分析,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傲侮北群空避地弊亏箄篮不列颠百科全书恻伤长吟传爵袭紫出张词谱地底顶凶短日恶积祸盈儿童之见放象仿洋繁约非累飞仙风凉风潦傅陈赋歌归路国文股指宏妙鴅瞗黄麞矫情饰貌胶言津埭惧内开诱苛切棱等登礼拜天吝简栾栱弥天大祸木寓懦脆权焰日佣人揉辐赏春擅专神橱石湖手勑天智瓦殿妄语无状子象筯效象小驻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