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国的意思、柄国的详细解释
柄国的解释
[hold state power] 执掌朝政
详细解释
执掌国政。《新唐书·东夷传·新罗》:“是岁, 真平 死,无子,立女 善德 为王,大臣 乙祭 柄国。”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至庚申岁, 吴丞相 柄国,始以外祠斥焉。” 明 文徵明 《南京太常寺卿嘉禾吕公行状》:“ 天顺 初,京师不雨,彗星犯牵牛。时 文懿 柄国,颇以为忧。”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和珅 柄国时,其家奴多乘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
词语分解
- 柄的解释 柄 ǐ 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叶柄。花柄。 器物上的把儿:刀柄。勺柄。 量词,用于有柄物:一柄伞。 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把(?)柄。话柄。 执掌:柄政(执掌政权)。柄国。 权:国柄
- 国的解释 国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a.国家的宝物;
网络扩展解释
“柄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执掌国家政权或掌握统治权,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字面构成:“柄”原指刀剑的把手,象征权力核心;“国”即国家。组合后比喻国家权力的掌控。
- 现代释义:指个人或集团掌握国家最高决策权,常用于描述古代权臣或统治集团的政治地位,如“柄国之臣”。
二、历史用法
- 文献例证:如《新唐书》记载新罗国“乙祭柄国”,指大臣乙祭执掌国政;宋代《齐东野语》提到“吴丞相柄国”,均体现该词的实际应用场景。
- 权力象征:强调对国家核心事务(如军事、外交)的绝对控制权,而非一般行政权。
三、延伸用法
- 中性描述:可客观指代执政行为,如“柄国者需权衡利弊”。
- 隐含批判:部分语境暗含权力过度集中,如明代文献中常与权臣专权现象关联。
四、现代适用性
该词现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日常语境中已被“执政”“掌权”等现代词汇替代,但在分析古代政治结构时仍具精准性。
注:如需具体历史案例或语义演变分析,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柄国(bǐng guó)这个词的意思:
柄国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权力、控制权或主导地位被掌握在某个强大或有影响力的人物手中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夂〕+〔囗〕,总笔画:13画。
来源:
柄国一词的来源较为复杂,涉及历史文献记载以及习用语的传承。具体源远流长,无法简单解释。
繁体:
柄國(bǐng guó)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中的柄国写作祐国(bǐng guó)。
例句:
他在柄国的统治下,享有很大的权力和特权。
组词:
柄权、柄持、柄握、柄控、柄官
近义词:
权倾一方、权臣、霸主、统治者
反义词:
被统治者、被控制的、弱势国家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