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斥责。诵,通“ 讼 ”。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祢衡轻曹操》:“ 汉 史言其尚气刚傲,矫时慢物,此盖不知其鄙贱 曹操 ,故陷身危机,所谓语言狂悖者,必诵斥其有僭篡之志耳。”
“诵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òng chì,其核心含义为公开斥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字词构成
组合后,“诵斥”指通过公开的方式批评或指责他人。
文献出处
该词可见于宋代洪迈《容斋三笔·祢衡轻曹操》中的用例:“必诵斥其有僭篡之志耳”,描述祢衡公开斥责曹操的野心。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容斋三笔》等文献。
诵斥(sòng chì)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朗诵或吟诵以表达批评或指责。该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言部和斤部,共计6个笔画。诵斥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形态演变过程。
在繁体中,诵斥的写法为「誦斥」。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诵斥的形态可能与现代有所区别。然而,对于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具体细节需要深入研究古代文献才能准确了解。
1. 他毅然站在讲台上,诵斥着那些腐败的官员。
2. 小明用激昂的声音诵斥着社会不公。
组词时可以使用诵斥这个词语进行搭配,例如:
1. 诵斥言行(批评别人的言行)
2. 强烈诵斥(强烈指责)
3. 公开诵斥(公开批评)
近义词可以作为替换诵斥的词语,意思相近但用法可能不同,例如:
1. 批评
2. 谴责
3. 批判
反义词指的是与诵斥意思相反的词语,例如:
1. 赞美
2. 褒奖
3. 称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