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哥舒的意思、哥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哥舒的解释

复姓。 唐 突骑施 有 哥舒部 ,世居 安西 ,亦以部落名为姓氏。 唐 有名将 哥舒翰 。参阅《旧唐书》本传、《通志·氏族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哥舒(Gēsh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与文化内涵的复姓,主要源于唐代少数民族的部落名称,后演变为姓氏。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渊源、文化影响等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典释义

  1. 姓氏来源

    “哥舒”原为中国古代西突厥部落名称(“哥舒部”),后以部落名为姓。据《姓氏考略》记载,唐代西突厥别部首领哥舒元定居中原,其后裔遂以“哥舒”为氏,属汉化复姓之一。

  2. 字义解析

    • 哥:古汉语中多用于音译外来词汇,无实义;
    • 舒:本义为“伸展”“舒缓”,此处为音译组成部分。

      整体为音译词,无独立字面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


二、历史人物与典故

  1. 哥舒翰(?-757年)

    唐代名将,突厥哥舒部后裔,官至河西节度使,封西平郡王。其事迹载于《旧唐书》《新唐书》:

    • 军事成就:曾大破吐蕃于石堡城,收复黄河九曲,巩固西北边防;
    • 文化符号: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赞“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成为勇武将领的象征。
  2. 姓氏演变

    哥舒氏在宋代以后逐渐融入汉族,部分后裔简化为单姓“舒”或“哥”,今已罕见。


三、权威文献与考据

  1. 《新唐书·突厥传》

    明确记载:“哥舒部居碎叶川西,其酋长哥舒元率众归唐,授金微州都督。”印证其部族渊源(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资治通鉴·唐纪》

    详述哥舒翰平定吐蕃、安史之乱中兵败潼关等史实,体现其历史地位(司马光著,中华书局版)。

  3. 学术研究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考证认为,“哥舒”为古突厥语“Khoshu”的音译,意为“守护者”,反映部落职能(《中亚民族迁徙史研究》)。


四、文化影响

  1. 文学意象

    唐诗中“哥舒”成为边塞英雄的代名词,如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2. 地名遗存

    甘肃酒泉有“哥舒堡”遗址,传为唐代屯兵要塞(见《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参考资料

  1. 《旧唐书·哥舒翰传》,中华书局,1975年.
  2. 《新唐书·突厥传》,中华书局,1975年.
  3.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司马光著,中华书局.
  4.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全唐诗》卷一百七十八.
  5. 《中国姓氏大辞典》,袁义达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网络扩展解释

“哥舒”是一个源自古代突厥族的复姓,主要含义和相关信息如下:

一、姓氏来源

  1. 突厥族起源
    “哥舒”属于罕见复姓,源于南北朝时期古突厥族的西突厥哥舒部,以部落名称为姓氏。唐代突骑施部落中的哥舒部世居安西(今新疆地区),后逐渐演变为姓氏。

  2. 历史人物
    唐代名将哥舒翰是该姓氏的代表人物。他因镇守边疆、抵御吐蕃闻名,古诗《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即赞颂其功绩。


二、其他相关解释

  1. 姓名学寓意
    部分资料提到,“哥舒”作为名字时,“哥”属木,“舒”属金,寓意“心情舒畅、安然舒适”。但此说法多见于民间姓名解析,权威性较低。

  2. 成语含义(存疑)
    有网页称“哥舒”可形容“才华出众、聪明伶俐”,并关联北魏哥舒翰等人物。但此用法在主流典籍中未见明确记载,需谨慎参考。


三、总结

“哥舒”的核心含义是古代突厥部落衍生的复姓,以唐代名将哥舒翰最为著名。其他引申含义(如成语、姓名学)多属非主流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昂头阔步白水鉴心本估蟾蜍坑阊风插叙迟俄充庖雌絃打发当道倒纻翻机大司空第一人称幡竿放过非时風颷分期分批惯犯挂毯孤篷雇山估市固执寒烟获知俭固郊柴解寃极时狂稚枯苇疗穷六道轮回脉象曼头媚附面朋瀎泧呐钝贫无立锥品秩浅昧签筒轻条入室昇堂森渺室闾市心市墟霜海私怀尿胞种子俗世天野微讥相国寺小户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