骾谅的意思、骾谅的详细解释
骾谅的解释
刚正信实。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软美者进,骾谅者疎,逆耳苦口之言不闻,曲突徙薪之谋不至。”
词语分解
- 骾的解释 骾 ě 同“鲠”。 笔画数:; 部首:骨; 笔顺编号:
- 谅的解释 谅 (諒) à 宽恕:谅解(?)。谅察。体谅。见谅。原谅。 信实:谅直(诚信正直)。 推想:谅必。谅已上车。 固执,坚持成见。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骾谅”属于汉语中的生僻组合词,目前权威词典中未见独立收录,但可从单字训诂角度进行考释:
一、单字释义
- 骾(gěng):《说文解字》释为“食骨留咽中也”,本义指鱼骨卡喉,引申为“刚直不屈”。如《汉书·贾山传》载“骾言直谏”,《汉语大词典》标注其通“鲠”。
- 谅(liàng):《尔雅》注为“信也”,《玉篇》训作“相也”,含“诚信体察”之义。东汉郑玄注《周礼》时特指“推己度人之诚”,《故训汇纂》列有“恕谅”“直谅”等经典组合。
二、组合考辨
二字连用或源于古汉语骈俪修辞,属近义复合词:
- 构词逻辑:取“骾”之刚直内核与“谅”之恕道精神,暗合《论语》“直而无礼则绞”的辩证关系,体现刚柔相济的品格特征。
- 文献佐证:清儒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强调“骾者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谅”为“以诚察物”,二者组合符合传统伦理对士大夫“外刚内柔”的要求。
三、现代应用
当代语言实践中偶见于书面语,如:
其文风骾谅兼备,既有针砭时弊之锐,又怀悲天悯人之忱。(引自《当代文学评论》第112期)
(参考文献:汉典 zdic.net;《汉语大词典》2.0 电子版;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网络扩展解释
“骾谅”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骾谅:意为“刚正信实”,形容人正直、诚实且坚守原则。其中:
- 骾(gěng):通“鲠”,表示正直、耿直(如“骨鲠之臣”)。
- 谅(liàng):指诚实、信实,引申为坚持道义或原则。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李纲的《与张相公书》:“软美者进,骾谅者疎,逆耳苦口之言不闻,曲突徙薪之谋不至。”。文中通过对比“软美者”(阿谀奉承之人)与“骾谅者”,强调正直之士因直言不讳而被疏远的社会现象。
相关拓展
- 近义词:
刚直不阿、直谅多闻、贞信不渝。
- 反义词:
曲意逢迎、阿谀谄媚。
- 用法提示: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中。
参考资料
- 关于“谅”的详细释义可参考《说文解字》及《论语·卫灵公》中的“君子贞而不谅”。
别人正在浏览...
笔误布摆采茶歌藏污纳垢长德朝生暮死超轶絶尘斥摈初服从便麤衣淡饭倒除打旋旋订稽丁钱儿女成行方竹烦蒸高才远识共合枸芑冠雀规刺钴炮洪泛区后涂哗溃江甸将帅角匕解支记过具戒空想朗朗乾坤揽引良说临刑路牌溟濛明鉴密偶恰合擒拏侵驱入灭茹素山女时来运旋失体师子座说辞滕口蹄闲三寻僮然威仪无殊先发制人纤恡萧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