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覆鹿尋蕉的意思、覆鹿尋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覆鹿尋蕉的解釋

《列子·周穆王》:“ 鄭 人有薪於野者,遇駭鹿,禦而擊之,斃之。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順途而詠其事,傍人有聞者,用其言而取之。既歸,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夢得鹿而不知其處,吾今得之,彼直真夢者矣。’”後以“覆鹿尋蕉”比喻恍忽迷離,糊裡糊塗或得失無常,一再失利。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慈訓》:“鸊鵜寒莎雞動,烏輪兔駕迅長空,覆鹿尋蕉恍夢中。”亦省作“ 覆蕉 ”、“ 覆鹿蕉 ”、“ 覆鹿 ”。 清 錢謙益 《長幹行》:“且将分鹿付覆蕉,覆蕉莫以亡羊笑。” 清 趙翼 《六十自述》詩:“鬢絲禪榻影飄蕭,看盡人間覆鹿蕉。” 王毓岱 《乙卯自述》詩:“覆鹿忘前夢,猶龍悟守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覆鹿尋蕉”是漢語中的一則典故性成語,典出《列子·周穆王》。其核心含義指将真實存在的事物誤認為虛幻,或比喻得失無常、世事難測的境遇。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解讀:

一、典故溯源

該成語源自戰國時期鄭國樵夫的故事。據《列子》記載,樵夫獵鹿後以蕉葉覆藏,後遺忘藏鹿之處,竟懷疑此事為夢境。這則寓言通過現實與夢境的交織,揭示人類認知的局限性,成為後世演繹哲理的重要素材。

二、語義演變

唐代學者盧重玄在《列子解》中闡釋:“藏鹿覆蕉,讵非真夢者乎?”強調現實與虛幻的辯證關系。明清時期該典故衍生出“鹿蕉之夢”“覆鹿遺蕉”等變體,如《紅樓夢》中“鹿死誰手”的隱喻即受此影響,展現成語在文學創作中的延展性。

三、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該成語常用于兩類場景:

  1. 警示人們勿将客觀存在誤作空想,強調務實認知的重要性
  2. 喻指功名富貴的轉瞬即逝,如經濟分析中形容市場泡沫的虛幻性

此成語收錄于《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第9冊,其語義演變過程在《典故大辭典》(中華書局)中有詳細考據。作為中華文化特有的認知範式,它至今仍是哲學、文學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

網絡擴展解釋

“覆鹿尋蕉”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一、成語出處

源自《列子·周穆王》中的典故:鄭國樵夫在野外打死一隻鹿,将其藏于窪地用蕉葉覆蓋,後忘記藏匿地點,誤以為此事是夢境;另一人聽聞後尋得鹿,反而認為樵夫才是做夢者。

二、核心含義

比喻将真實事件當作虛幻夢境,導緻行為反複失誤,或形容人生得失無常、恍惚迷離的狀态。例如明代陳汝元詩句“烏輪兔駕迅長空,覆鹿尋蕉恍夢中”即用此意。

三、詞語解析

四、用法與延伸

五、權威參考

建議結合《列子》原文及《漢語大詞典》等資料進一步理解其哲學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安其生阿阇黎八職本鄉本土必恭必敬鈔胥大觀舞都城迩英閣發放發祉服勁高人逸士革刬國交顧心鬟鬓烜卓活期交兌睫睫接頭兒記功集靈近友酒課酒社既有今日,何必當初隽器巨萬肯尼亞闊氣斂死貓鬼袤延蒙襍冕旒木門囊漏儲中臑臑内書房泥腳杆泥像青鶴清魂筌罤诎節仁兄三墳撒網上路拾奪縮栗逃債台危辭聳聽巍然聳立文攝閑博仙士溪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