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对诗的品评。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近 彭城 刘士章 ,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
(2).诗的品级格调。 金 元好问 《自题<中州集>后·锦袍》诗:“若从华实评诗品,未便 吴 儂得锦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商宝意 先生云:‘诗品官阶两不高。’前辈之虚心如此。”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随园续诗品》:“不知 表圣 不落言詮,独取景象,以示诗中有如是种种品格,此其所以名诗品也。”
诗品是汉语词汇中兼具诗歌美学与批评理论的双重概念,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阐释:
指诗歌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境界及审美价值。
《汉语大词典》定义:“诗的风格与品第。”强调诗歌内在的艺术格调与外在的等级评价体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品”从对诗歌风格的品评,发展为系统的诗歌批评理论。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指出:“钟嵘《诗品》首次建立五言诗的价值体系,以‘滋味’说为核心,划分上中下三品。”
特指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所著《诗品》,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述:“嵘学通《周易》,品藻古今,颇以三品升降诗人。”其核心贡献包括:
- 溯源流:梳理五言诗人与《诗经》《楚辞》的承袭关系;
- 分品第:将122位诗人按艺术成就分为上、中、下三品;
- 标滋味:提出“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审美标准。
与刘勰《文心雕龙》并称“南朝批评双璧”,开创“诗品”类著作范式。
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分析:“《诗品》专论五言诗,《文心雕龙》涵盖各文体,二者共同构建六朝文学批评框架。”
权威参考文献:
“诗品”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主要含义,综合相关文献可总结如下:
指诗歌的品质与格调,即从艺术性、思想性等维度对诗歌进行评价的标准。例如:
特指两部中国古代重要诗歌理论典籍:
钟嵘《诗品》(南朝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唐代)
“诗品”一词在当代也用于人名(如),但此用法与文学概念无关。如需深入研究两部经典著作,建议参考《诗品注》(钟嵘)和《二十四诗品导读》(司空图)等权威注本。
奥屋般剥背部兵凶战危才时颤抖触衰村骂搭夥放心解体分支管谁筋疼鬼泣神号海舡汗位槐蚁慧海简格交脣椒房兰室家严浸槽惊寤进贤兴功酒米挤臧蹻跖考卜考功靓媚脸青鼻肿礼币列女传离愍鳞聚乱化蛮不讲理马图拍刀旁寄千人踏谦受益牵踬求问袡茵热照伤耗上迁勝遊说老婆舌头説嘴郎中肆扰太歳头上动土王猛妄图五鸟花相持辖制析珪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