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废免,废黜。《管子·君臣上》:“有过者罚之以废亡之辱、僇死之刑,而民不疾也。”《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 敞 於是条奏 贺 居处,著其废亡之效。”
(2).衰亡。《后汉书·天文志上》:“有大星与小星鬭於宫中,是其废亡之徵。”
废亡是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词典释义及文献用例三个层面解析,具有明确的古典文献依据和语言学权威性支撑:
废
本义指房屋倾颓(《说文解字·广部》:"废,屋顿也"),引申为废止、废弃。如《周礼·天官·大宰》"废置以驭其吏"郑玄注:"废犹退也"。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1963年)
亡
甲骨文象刀刃断草形,本义为逃匿、消失(《说文解字·亾部》:"亡,逃也"),后衍生灭亡、消亡义,如《论语·颜渊》"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来源: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ISBN 9787805431515)
废亡的核心含义为:
国家或政权覆灭
《汉语大词典》释:"谓国家灭亡。"
例:《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汉王怒,欲攻项羽,周苛、枞公谏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汉王曰:'善。'乃立信为齐王。秋,项羽击田荣,荣走平原,平原民杀之。项羽遂烧夷齐城郭,所过者尽屠之。齐人相聚而叛之。田荣弟横收齐散兵,得数万人,反击项羽于城阳。而项羽遂北击齐。是时汉废亡诸侯,得韩信军,复大振。"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ISBN 9787543200302)
制度或传统废止
《古代汉语词典》释:"废弃消亡。"
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于彘,诸侯废亡,厥享国十有五年。"
来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2014年,ISBN 9787100106441)
事物衰败消失
《现代汉语大词典》释:"衰败灭亡。"
例:《论衡·书解》:"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及孝公死,法度未废亡,而秦卒兼天下。"
来源:阮智富等编《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ISBN 9787532628578)
与废弃(侧重人为废止)、消亡(强调自然消失)不同,废亡多用于描述政权、制度因外力或内因而彻底覆灭,隐含不可逆的终结性,如《汉书·五行志》:"周室废亡,诸侯相伐。"
“废亡”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废免、废黜
指因过失或政治原因被罢免、剥夺权力或地位。例如《管子·君臣上》提到“有过者罚之以废亡之辱”,《汉书》中记载昌邑王刘贺因行为失当被废黜的史实。
衰亡
表示国家、政权或事物的衰落与灭亡。《后汉书·天文志》用“废亡之徵”描述天象预示的衰败征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原文。
白气帮船餔餟裁察蚕网朝次穿胷典坟电滚子地价税顿自访单告馨高压脊宫梅关启股本桂玉棍术好逑禾黍故宫讙山驾临麚鹿脚踏实地金銮坡揪挦计文絶精口香片拉大旗作虎皮朗耀龙币泷涛龙图老子橹轮落景弥陀狇狫配割赔钱诠择屈伸伤痍伸开示知书几顺理熟娴四体百骸邃茂梭梭湠漫跳升投明外迁歪曲务施毋事闲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