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告的意思、赴告的详细解释
赴告的解释
1.春秋时各国以崩薨及祸福之事相告。前者称"赴",后者称"告"。
2.专指报丧。
3.奔告。
词语分解
- 赴的解释 赴 ù 往,去:赴京。赴会。赴任。赴约。赴宴。 投入(某种境地),参加(某种行列):赴战。赴敌(加入对敌作战)。赴难(刵 )。赴义。 古同“讣”,讣告。 笔画数:; 部首:走; 笔顺编号:
- 告的解释 告 à 说给别人,通知:告谕。告知。告诫。告诉。报告。劝告。奔走相告。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告发。告状。控告。 表明,请求:告老。告急。自告奋勇。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告成。告竭(宣布某种东
网络扩展解释
“赴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
春秋时期的通报制度
指春秋时期各国之间传递重大事件的制度。其中,“赴”特指通报君主或贵族去世(如崩、薨),“告”则指通报祸福、战乱等其他重大事件。例如《左传·文公十四年》记载:“凡崩、薨,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说明当时未通报的事件不会被史书记录。
-
专指报丧
后引申为专门用于报丧,如《史记·周本纪》提到周昭王南巡身亡后“其卒不赴告,讳之也”,即因避讳未对外报丧。
-
奔告(紧急告知)
在部分文献中,也指紧急情况下奔走相告,如汉代《列女传》中“赴告大国”表示向大国紧急通报。
二、使用背景
- 古代史书记录依据:史官通常以“赴告”内容为史料来源,若未通报则不予记载。
- 礼仪与避讳:如周昭王去世未赴告,体现了古代对不光彩事件的隐讳传统。
三、注意事项
- 与“讣告”的区别:现代“讣告”专指丧事文书,而“赴告”在古代含义更广,需注意语境差异。
- 现代使用: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日常较少出现。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参考《左传》《史记》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赴告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前往向某人或某机构递交书面通知或申请。根据拆分部首和笔画来看,赴告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赴(辶+付)和告(口+告)。辶表示“走”的意思,付表示“向前”;口表示“口”的形状,告表示“言语、宣布”的意思。
赴告这个词汇来源于中国古代官方文书写作中的用语。在古汉字写法中,赴告的写法并没有特别的变化。汉字的繁体版本也保持了原有的写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赴告的例句:
1. 他赴告部门申请了一份特殊许可证。
2. 我准备明天赴告给他一个好消息。
3. 她赴告法院起诉了他。
一些与赴告相关的组词包括:告知、告诉、赴约、赴汤蹈火等。近义词可以是递交、提交、呈报等。反义词可能是接收或撤回。
希望以上信息能满足您的要求,并对赴告的意思及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