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尺地的意思、尺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尺地的解释

一尺之地,极言其小。《孟子·公孙丑上》:“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汉书·主父偃传》:“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餘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唐 韩愈 《荐士》诗:“通波非难图,尺地易可漕。” 明 吴宽 《丛桂堂前五咏·藤》:“墙头何须附,尺地幸相容。”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尺地”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含义

“尺地”由“尺”(长度单位,约0.33米)和“地”(土地)组成,字面指“一尺见方的土地”,形容极小的空间或范围,强调事物的局限性或微少性。例如《孟子·公孙丑上》中“尺地莫非其有也”,即用“尺地”比喻极小的领土。

二、历史出处与用法

  1. 古代文献
    该词多见于典籍,如《汉书·主父偃传》提到“无尺地之封”,指诸侯子弟未被分封到任何土地;唐代韩愈《荐士》诗中“尺地易可漕”则形容狭窄的水道。
  2. 文学扩展
    明代吴宽在《丛桂堂前五咏·藤》中以“尺地幸相容”比喻藤蔓生长空间的局促,进一步延伸出“勉强容纳”的语境。

三、相关成语

与“尺地”相关的表达还有“寸土尺地”(cùn tǔ chǐ dì),强调极小领土的珍贵性,如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用“不能把寸土尺地轻易送给敌人”表达捍卫国土的决心。

四、现代应用

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形容空间狭小或资源有限,例如:“这片尺地虽小,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孟子》《汉书》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尺地》这个词的意思是指衡量地理面积大小的尺寸或边界。 拆分部首是尺(chǐ)和地(dì)。尺部表示度量,地部表示与土地有关。 尺地的笔画为9画。尺部有4画,地部有5画。 尺地一词来源于古代汉字,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 尺地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都是「尺地」。 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相比有所不同,但尺地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 以下是关于尺地的例句: 1. 老师用尺地测量了我们新建的足球场的面积。 2. 这块土地的尺地决定了可以建设多少房屋。 与尺地相关的组词有:尺寸、地理、地形等。 与尺地近义词有:面积、大小、范围等。 与尺地反义词有:无限、无界、广阔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