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骨辘辘的意思、骨辘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骨辘辘的解释

象声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痒如如把心不定,肚皮儿里骨轆轆地雷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骨辘辘”是一个汉语拟声词,主要用于描述物体连续滚动、转动时发出的声音,常见于口语表达中。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两方面:

  1. 物理声音的模拟

    “骨辘辘”多用于形容车轮、石碾等圆形物体在地面快速滚动时发出的低沉声响,例如:“牛车满载稻谷,骨辘辘地碾过石板路。”(来源:《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该词通过叠字“辘辘”强化了声音的持续性,而前缀“骨”可能源自方言中对滚动状态的强调。

  2. 引申的身体状态描述

    在特定语境下,“骨辘辘”可借代因饥饿或虚弱导致的腹部空鸣声,如:“他饿得肚子骨辘辘叫。”此用法与“饥肠辘辘”存在语义关联,但更侧重声音的直接模拟,常见于北方方言。(来源:《汉语拟声词研究》)

从词源学角度看,“辘”本义指井上汲水的滑轮(《说文解字》),后引申为转动声的拟态表达。该词的叠用形式符合汉语拟声词的构词规律,具有较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来源:北京大学语言学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骨辘辘”是一个汉语象声词,主要用于模拟物体滚动或连续声响。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与发音
    拼音为gǔ lù lù,属于叠词结构,通过重复音节增强声音的节奏感。其核心意义是描述物体滚动或震动时发出的连续声响,如车轮转动、雷声闷响等。

  2. 文学与历史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原文用“肚皮儿里骨辘辘地雷鸣”形容饥饿时腹中响动,生动刻画了生理状态。这一用法体现了古汉语中象声词的形象化表达特点。

  3. 相关词汇扩展
    类似结构的象声词还有“骨都都”(形容液体沸腾或气体喷涌声)、“骨骨农农”(低语声)等,均通过音节重复强化声音特质。

  4. 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骨辘辘”多用于文学描写或口语表达,例如形容石子滚落、空荡容器摇晃声等场景,但使用频率较低,属于相对生僻的拟声词。

总结来看,“骨辘辘”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象声词,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声音模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尤其在古典文学中具有独特的修辞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

暴益钗环綢绎春芒刺口聪慜大伯道风东服独步当世防地凡胎浊体奉戴风骨峭峻肤末支离俛拾地芥购问管多椷书汉之季浩气凛然花封翬翟火家忽期虎闱简衣金椟矜审筋丝倦局喀嚓狂疏亮彻里湖李陵台鲁史麦秸盟好弄眉挤眼女丁妇壬谦敬怯坎儿乞寒胡罄山采木权衡揉错软绵绵茹菜三脆麪勝筭神气活现饰翫水星探访铁缠矟提衡危迫沃盥无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