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府板的意思、府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府板的解释

晋 南北朝 时,诸王、三公及将军开府者,得自委任属官,其授官之辞书于板上,故开府者授官称“府板”。《宋书·百官志上》:“ 晋 太傅 司马越 府,又有行参军、兼行参军,后渐加长兼字。除拜则为参军事,府板则为行参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府板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专属性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地方官府用于公示政令或文书的木质载体。根据《汉语大词典》对“府”的释义,该字特指“官署或地方行政机构”(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3卷),而“板”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判木为片,用于书写”(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两者结合后形成“官府文书载体”的引申义。

从功能层面分析,府板常见于宋明时期的地方治理场景,主要用于张贴赋税条例、科举公告等官方信息。例如《宋史·职官志》记载地方官员需“以府板宣示民约”(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宋史研究资料库》),印证了其作为政令传播工具的作用。该词在清代文献中逐渐被“榜文”“告示”等表述替代,现代汉语已无实际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府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制术语,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1. 定义
    指诸王、三公及开府的将军自行委任属官时,将授官文书写于木板上的行为。这类官职属于非正式编制,具有临时或代理性质。

  2. 历史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高级官员(如三公、将军)可自行开设府署(称“开府”),并拥有独立的人事任免权。通过“府板”任命的属官多为行参军等职位,区别于朝廷正式任命的“除拜”官职。

  3. 与正式任命的区别

    • 除拜:需经朝廷正式程序,官职为常设编制(如“参军事”)。
    • 府板:由开府者直接授予,属临时或代理性质(如“行参军”),权力限于府署内部。
  4. 实例说明
    《宋书·百官志》记载,晋代太傅司马越的府署中,通过“府板”任命的行参军需加“长兼”字样,以示与朝廷任命官员的区别。

“府板”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分权制度下的官职分层,体现了开府者的人事自主权,但这类官职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低于朝廷正式任命的职位。

别人正在浏览...

凹洞八銮鸨行杯子波旬侪衆触刺典业滴灌繁迫风景摄影富春负非赙金函数汉阴诮昊乾后族解放初解恨揭瓴句文锦慷慨解囊来因浪声浪气老泉楞神良执利傍倚刀陋室铭盲干眇论陌头难于上青天内峻外和年长尼犍跑旱船漂白譬诸歧途肉竹神迹十二楼寿毫耍事梳沐死耗碎璅所闻望风响应王宇尉承威风八面韦革逶陀鲜规襄助瑕弃蟹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