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愤青的意思、愤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愤青的解释


愤青,英语简称GTK,全称“愤怒青年”。这个称呼早在1970年就已经出现,当时特指一般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后来被简称为愤青,并成为网络语言中的专有词汇,四个字的原称反而不常用了。愤青是国家人民活跃程度的体现,但程度过分、缺乏客观性则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并产生不良风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愤青”是“愤怒青年”的简称,指对社会现象或国际局势持有强烈不满情绪、思想偏激且言行极端的青年群体。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起源

  1. 基本含义
    愤青通常表现为情绪化、非理性化,具有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或沙文主义倾向,主张通过激进方式改变社会现状。该词在1990年代中后期流行,但历史可追溯至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的叛逆青年。

  2. 词源演变

    • 1973年香港电影《愤怒青年》首次使用“愤怒青年”一词,后简化为“愤青”。
    • 早期欧美语境中,“愤青”指颠覆传统价值的叛逆者;中文语境下逐渐演变为对特定社会现象表达不满的群体。

二、主要特征

  1. 思维与行为特点

    • 情绪化与非理性:易冲动、谩骂,缺乏逻辑论证。
    • 极端主张:轻言战争或暴力,拒绝妥协与对话。
    • 民族主义倾向:标榜爱国,排斥对中国的批评,甚至否定多元文化。
  2. 群体构成
    以二三十岁青年为主,多活跃于互联网,尤其在校大学生群体。

三、社会评价与争议

四、形成背景

互联网的普及为愤青提供了表达平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也助推了该群体的扩大。

若需进一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案例或文化影响,可参考来源网页(如、12)中的扩展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二

《愤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愤青》一词是指那些具有强烈愤怒和激进情绪的年轻人,他们对社会和现状感到不满,并以激进的行为或言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他们通常对社会不公、腐败和不公正的现象表示强烈的愤怒和批评。

拆分部首和笔画

《愤青》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简单的汉字:愤和青。

愤的部首是心,总计10笔。

青的部首是青,总计8笔。

来源

《愤青》这个词最早源于中国网络的流行语,大约在2001年左右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起初,它在网络上被用来形容那些对社会现状感到愤怒的年轻人,后来逐渐演变为泛指激进的年轻人。

繁体

《愤青》这个词的繁体字为「憤青」。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愤青」这个词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愤的古代写法为「憤」,青的古代写法为「靑」。

例句

1. 这个时代的愤青们对现实充满了不满和抗争。

2. 别把我们当作无知的愤青,我们也有自己的价值观。

组词

1. 愤怒

2. 激进

3. 反叛

4. 表达

5. 不满

近义词

1. 激愤的年轻人

2. 激情青年

3. 叛逆者

反义词

1. 安分守己的年轻人

2. 中庸之道的追寻者

3. 温和

别人正在浏览...

哀哀按阅宝赂堛然参天斥言大被单季稻弹疽刀俎余生点映二者必居其一風飇稿鞂割头税广圆故侯河巫寄词禁殿晋竖集体利益郡朝卡秋莎老营雷然棱威犁生骍角理弋满布民不聊生帞头品式辟啓抢手货茄科奇蓝秋审荛竖三帀山虫稍公折挫射门神寳君生发生烧食古如鲠爽和水旗束手束足四轮宿宿摊商天正武乡试侠牀香龟效放希里打哄